第C14版:非常车/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欧盟新规 新车强制搭载ESP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盟新规 新车强制搭载ESP
ESP即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安装这一系统,可以防止车辆打滑,确保安全
有无配备ESP在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时,车辆呈现的不同情况
 

N海都记者 陈文华 海都车网记者 廖裙秀

日前,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宣布,从2014年11月1日开始,所有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新车都必须标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即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

此举让ESP这个在汽车配置上十分常见的专有名词,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词语。可是,什么是ESP?ESP的作用是什么?中国是否也会强制搭载ESP?为此,我们采访了福建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吴伟和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赵云。

ESP监控行车状态 可减少56%单车致命事故率

什么是ESP?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赵云介绍,ESP是博世公司的专利,中文全称是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而博世是第一家把电子稳定程序(ESP)投入量产的公司。同ESP功能类似的还有沃尔沃的DSTC、宝马的DSC、丰田的VSC、三菱的AYC,作用的机理不一样,叫法也有所不同,它们都能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它通过对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如果说ABS(防抱死)、EBD(制动力分配)、ASR/TCS(驱动防滑/牵引力控制)等安全配置是独立作战的单位,那么ESP就是能够将所有单位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集团军。

据了解,ESP大约以每秒25次的频率监测和对比车轮转速,以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滑移可能,因此ESP又被称为车辆的陪驾员。如今ESP可以实现一系列功能,包括在上坡路防止后滑溜车,以及防止SUV和轻型商用车等重心较高的车辆侧翻等。在许多驾驶员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中,ESP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也是当前ESP仍在持续开发演进的原因。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25%造成严重伤害的交通事故和60%引起死亡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车辆侧滑所致。装备了ESP系统的车辆,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在重伤率上能够比一般车型降低25%,死亡率更是可以降低35%。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IIHS)最新研究统计显示,ESP系统能有效减少43%的致命性交通事故,单车致命事故率减少56%。

ESP的安全作用 获欧美政府一致认可

根据欧盟新法规,即日起所有新注册的总重量GVW(GrossVehicleWeight)在3.5吨以下的轻型商用车、乘用车都必须配备ESP防滑系统。到今年为止,在欧盟注册的新车中有84%(全球市场的装车比例为59%)的车型配备了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事实上,不仅是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以色列都已经将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作为强制性配备的安全系统。例如在美国市场,从2012年起,所有总重在4.5吨以内的车型都强制安装了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加拿大的标准与美国相同,2011年9月份就开始实施。日本、韩国、土耳其和俄罗斯也计划在未来几年相继加入ESP强制标配的行列。

不仅是欧盟政府看重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uroNCAP(欧洲碰撞测试)也从2010年起将ESP列为五星评定的一项标准。根据其最新指导原则,只有将电子稳定程序ESP作为标准配置的车型,才有可能获得最高五星的安全评定。也就是说,在EuroNCAP中,没有配备ESP的测试车辆就意味着该车无法获得五星评级,执行一票否决制。由此可见,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在行车安全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已经得到各方一致认可。

普及ESP要靠强制推广 成本过高不是推广障碍

也正是因为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了ESP的不可或缺,对于车辆标配ESP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就目前来看,我国并没有强制安装ESP的相关法规,一些欧洲和美国市场上强制安装的ESP车型,来到国内也遭到了简配和取消的对待。而有ESP的车型,往往也是顶配车型。不仅仅是日韩车系,以安全著称的欧美车系,很多车型也只是最高配置才配备ESP。

有一种意见认为,成本较高是ESP没有在中国汽车中大量普及的主要原因。但博世公司曾表示ESP系统只占总成本的0.5%~1%,成本因素已经不是市场推广的障碍。以一辆总成本10万元的车为例,ESP的成本只需500元~1000元。

参考几年前从无到有到标配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还有更早的安全带成为标配,我们能够看到,能否配备ESP关键取决于汽车厂家以及消费者对于安全的认知程度,而不是价格成本。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让汽车厂家标配ESP还得靠国家的强制推广。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类似ESP等技术是构建汽车主动安全的基础,也是未来自动驾驶车的根基所在。

吴伟特别提醒,无论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多么先进,安全行驶的关键永远是驾驶员,切勿因汽车安全技术提高而粗心大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