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宋晖文/图
海都讯 昨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共同主办的“纪实报告文学福建作家读书班”在福州结业。在为期一周的学习期间,王树增、马照南、王炳根、王宏甲、南帆、李炳银、何建明、张胜友等著名报告文学的专家做了专题授课,福建、台湾从事纪实报告文学创作的43名学员参加了学习班。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张胜友。
报告文学生命在于思想性
张胜友说,报告文学对我们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文学性,又要有思想性,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简单地记录事件和堆砌材料。“2009年,我被点名写汶川地震,给我的时间只有20多天,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已相当全面,而散文、诗歌更是不计其数。1年后怎么写?
写什么?一定要有思考在里面,作家需要先去咀嚼。我的标题是《让汶川告诉世界》,写政府的危机应对、危机处置。这篇报告文学之后被选入了大学经典阅读的课本。”张胜友说,如今的报告文学时效性已经完全失效,而思想性、文学性则是它的生命。
要有历史的敬畏感
张胜友也追看《北平无战事》,他告诉记者,“只看了半集,便觉得这个作家太了不起了,发自内心的佩服,一看编剧的名字:刘和平,他写过《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这一部要比《雍正王朝》更精彩,对当下更是有很多启发。为什么能有这样的高度?是因为作家对历史的敬畏,他写作之前要沐浴更衣,要焚香祭拜。”
张胜友擅写大题材,那么福建有哪些好题材可以挖掘?张胜友称,比如“新古田会议”(今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平潭的综合实验区。“新古田会议怎么写?先得把古田会议搞清楚,要搞清楚就得把党史、军事搞清楚。为什么产生古田会议?在古田开是历史的偶然,但古田会议却又是历史的必然,把这些都搞清楚了再去做实地的考察,再去思考新古田会议;平潭综合实验区也是一样,它是闽台合作窗口,那么就得先了解台湾的历史,将这些历史背景交错在一起融合进去写平潭,从历史到今天再写到未来,从中国写到世界,才能写得厚重、有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