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6版:文娱/星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你的风衣存在我深深的八零年代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4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的风衣存在我深深的八零年代
一位“往日来客”福建影迷博客忆“杜丘”
高仓健的风衣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单品
风衣造型
西装造型
皮衣造型
 

说实话,《追捕》直接效应是让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年轻人和少数中年人感受了一把时尚。矢村警长的喇叭裤、杜丘的板寸发型和他们身上穿的米黄色风衣第一次让中国人开了眼。虽然矢村的喇叭裤没有成为国人的流行,但杜丘和矢村的米色风衣,而且风衣领子总立着的样子,让国人觉得帅呆了、酷毙了。

记得当年,风衣有米黄色的、灰色的、蓝色的、黑色的,可要说起来,还是米色的受人待见,因为那是杜丘和矢村在电影里穿的颜色。走在街头,到处能见到学着电影里杜丘和矢村的装束,穿着风衣、把衣领竖起来的人。其实说出来可笑,电影里的杜丘竖起衣领为的是躲避警察的追捕,怕人认出来,可到了咱们中国年轻人的眼中,就成了“扮酷”的最高境界。

你别以为流行风衣就买风衣,立起衣领就成了,那时候也是要讲究配套的。风衣、墨镜才能配上。

看过几遍《追捕》后,我也好不容易折腾到一件米黄色的风衣,是那种双肩有上翻肩袢,袖子上有袖袢,腰间外置腰带的那种,又到了眼镜柜台买了副矢村式的熊猫墨镜。回到家对着镜子左照又照的,没有感觉,又用火剪把头发打了弯,再照镜子,这感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酷”。想想当年我穿风衣的行套一般是风衣、熊猫墨镜、蓝色或咖啡色紧身喇叭裤,脚下是一双三接头的皮鞋。而且穿风衣也有讲究,不管有没有风,风衣领子永远是立着的。为立这领子,也没少挨家里叨唠。

“好好的领子放下多好。”“乐意,别管!”

不光是平头百姓,就是那会的明星、新星,但凡能在电视上、画报上露脸的一准穿着风衣。就连如今成为国际大导演的张艺谋、陈凯歌等也都没能免俗,张艺谋在拍《千里走单骑》时说过,正是高仓健扮演的杜丘,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产生了偶像崇拜的冲动,当年看完《追捕》走出电影院,也情不自禁地把围在脖子四周的衣领竖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风衣出了新样式,其实主要是新在布料上,是咔叽或毛料的,穿起来显得利落。你要问这风衣流行到什么程度,当年报上说有家服装厂赶制杜丘式的风衣,几天工夫,十万件一销而空,要知道,那时人们的月工资可是几十块钱。几十年过去了,引领我们穿风衣的高仓健先生已经去世了,谨以此文怀念这位杜丘老人。

追忆

姜文:那时候北影的男生都是按照高仓健的标准招收的,我自然不在范围之列。我这一代和我妈这一代都是看高仓健电影的,电影对我们认识世界起到很大作用,可能远远超过其他事物。

邹静之:是我合作过最好的艺术家。记得我第一次去日本时,我跟导演的飞机误点了,路上又堵车。但到了宾馆后,发现高仓健在宾馆前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他来也没有做什么,就是要送礼物给我们,还有握手,有时候我在想,他其实就是为了礼节。没有他的戏,他也不会离开片场,他要留下来看别人演的戏。而且在片场从来都不坐下,他那时七十多岁了,他觉得这样是不尊重演戏的人。

姚晨:别了,杜丘。

袁立:好难过!肉体没有永恒,每一个举手投足的波长才是永留于世!

董路:日本演员高仓健去世。他曾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女性群体格外欣赏的男人形象,那个时候还没有“酷”这个词儿,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