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智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以九头十八巷之一的社衙头为起点,延伸出来的六条古街,是明清时代的莆田县衙所在,也是后来民国时期莆田县政府的所在地,在过去是名副其实的行政和商业中心。时光荏苒,社衙头不再是城市核心,却成了莆田人难以割舍的历史情怀。在充满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偶入古街小巷,带给人们的是另一种慢生活。
偶遇老居民乐当“活字典”
从文献路中段拐进古街县巷,现代化的钢筋水泥被古香古色的低矮民居取代,没有急行的车辆,吵闹的音响,只有老人悠闲地泡茶聊天,商贩拉家常式地谈着生意,路边的小吃店飘出浓郁的“古早味”。
“年轻人,如果你想了解这里,我乐意当导游。”半路,记者偶遇年近70岁的林国镰老人,他是土生土长的老街人,在老街生活已超过60年,如今他还是古街管理办公室成员。林国镰说,他对这里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只要有人想了解古街,他都乐意陪同并讲解;如果有他不懂的,他还会带着客人到更老的居民家中拜访,一探究竟。
记者了解到,在这莆田版的“三坊七巷”中,像林国镰这样热衷于宣传老街文化的老居民还有不少,他们个个都是老街的“活字典”,让到访的游客有种回家的感觉。老宅、老人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当然,还有那些讲不完的古事。
古街改造唤醒老人儿时记忆
莆田版“三坊七巷”,由大路、县巷、后街、衙后、庙前和坊巷六条古街组成,街道总长约1128米。虽然古街并不算长,但都是莆田颇有特色的街道,每条街道都有着老莆田的影子,在莆田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林国镰带着记者边走边说。他说,现在的古六街,连同这里的名人故居、传统工艺等,正逐渐被现代浓厚的商业氛围所替代,可静心漫步古街,依然可从古街找到那些值得回味的东西。
“庙前街是小时候的最爱,因为那里有诸多好吃的小吃。”指着眼前那排刚刚被改造完的庙前古街,林国镰说,庙前街因位于明城隍庙前面而得名,这条街在当时可以说是美食一条街,是小孩子的乐园。如今客流量少了,百年老小吃店早已不在,但那股味道依然留存在心中,每当重走庙前街,都会想起儿时的情景。
青石路明清街“三坊七巷”初现
古朴的青石板路、连成片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温馨的仿古路灯,街道两旁,制锁铺、裁缝店、古玩字画、竹制家具、金银加工等老字号民间工艺作坊比比皆是……无处不透露着老莆田古朴的气息。在沿街古民居前,高高挂起两排大红灯笼,一盏盏串连成红色的长龙,把古街区渲染得仿佛过年一般喜庆,别有一番韵味。
记者了解到,为期三年的古街改造,对沿街破损店铺进行修缮,粉刷白色墙面,去除晒衣架;去除外墙各种挂线,清洗灯笼;更换损毁的木板墙面,总体保持明清建筑风格。近期,改造即将收官,莆田版的“三坊七巷”已初现在游客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