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云上
一天早上,我开车送子曰上学,经过小区里的一个路口,一辆车几乎挡住了通道,我们的车子过得十分艰难。子曰说:“妈妈,他这样不对,这叫妨碍他人。”“是的,孩子,这辆车就叫妨碍他人。他可以选择自己停的位置,这是他的权利,但是如果他挡住了别人的路,就是妨碍他人。”
花学园包括我自己,在生活的行为准则中有个“三尊重”的理念: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情境。但是,这个“三尊重”对成年人来说,大概比较好理解,可是对于儿童,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后来我又把它浓缩成一句话:“做自己,但不妨碍他人。”但是,依旧感觉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好理解。直到我看到小区乱停车的现象,才找到了向孩子解释的突破口。
我曾经以为,教育是你做了就会有结果的事儿。后来发现,教育,作为人的成长过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来就不该期待它“一劳永逸”,绝不是你说了一次或做了几次就能够实现的事儿。就好比,我希望孩子明白什么是“做自己,但不妨碍他人”,我就必须在生活中不断地践行并告知什么叫“做自己,但不妨碍他人”,停车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传统教育模式,以“教”为主,是典型的“成人中心主义”,就是儿童必须按照成人的标准来成长自己,这种教育模式被现在的很多年轻家长诟病。而新教育,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也明显呈现出“儿童中心主义”的态势。在我看来,两种姿态都有失偏颇,大概就是福柯所说的“话语权力”。新旧教育的明显差别,大概就在于这种“话语权力”的转变。
我们更欣赏一种以“互相尊重”作为基础的行为准则,我们尊重人生而为自我的权利,同时也尊重他人成为自我的权利,并且在一种共同认可的情境中达成一致性沟通。我们必须明白,当我们迈向社会,就不存在一个完全的自我,就需要懂得学会与人沟通,并在一些有目的的行为中以达成一致作为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