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慧
海都讯 大陆叫芙蓉石,台湾叫粉晶;大陆叫和田玉,台湾称作台湾玉。以往,两岸珠宝首饰的名称差异使不少大陆游客在台湾购买珠宝时常犯迷糊。11月29日,闽台珠宝首饰互认标准(《珠宝玉石名称及对照》和《贵金属首饰重量单位及换算》)发布,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两岸珠宝首饰名称存在差异
同样叫猫眼石,大陆的原材料是金绿宝石,而台湾用的是软玉,二者身价悬殊。“以往,两岸珠宝首饰的名称、重量、材质存在差异,使得两岸相互参展时,造成一些贸易上多有不便。”全国镶嵌首饰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华昌珠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希吟,见证着闽台珠宝首饰互认标准诞生的全过程。
据介绍,福建宝协与台湾珠宝工业同业公会早在1997年初就开始了互访互动,实现了两岸珠宝业界互访零的突破。台湾曾是亚洲珠宝首饰的设计中心,首饰加工设备先进,首饰的款式和工艺超前,珠宝玉石民众普及率较高,消费市场比较成熟。福建是大陆珠宝首饰制造业起步最早的省份,截至目前还是从业人员最多的省份,有近30万人分布全国各地。值得一提的是,莆田是全国著名的珠宝首饰生产基地,全市共有珠宝首饰生产企业1000余家,珠宝首饰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两岸民众往来不断增多,闽台两地珠宝业开展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与交流。然而,两岸珠宝首饰名称等方面的差异,使游客们购买珠宝首饰时常辨别不清,影响了交易量。
珠宝首饰标准互认消除了经贸障碍
为此,在国家标准委、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福建省宝玉石协会、福建省标准化与认证认可协会、台湾区珠宝工业同业公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政府推动、协会实施、深入比对、标准共享”的原则,莆田珠宝首饰行业龙头企业华昌珠宝有限公司牵头开展了闽台珠宝首饰互认标准制订工作,先后发布了4项闽台珠宝首饰互认标准。
据悉,此次新增的两项标准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是继去年4月28日,两岸相关珠宝首饰行业协会首次联合发布两项互认标准(《贵金属镶嵌饰品术语》和《贵金属镶嵌首饰标识》)之后的再度合作。
莆田市副市长陈志强表示,闽台珠宝首饰标准的互认,实现了闽台珠宝首饰产业标准“无缝对接”,消除了经贸障碍,对闽台两地珠宝首饰贸易往来起到了规范作用,也为内地与港澳台间开展产业标准化交流提供了参考。
“闽台珠宝首饰标准互认,这也意味着两岸游客互买珠宝更一目了然,价值和品质都更有保障。”王希吟欣慰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