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8版:政事/快报
3上一版  下一版4
 
榕拆迁户 青睐“拿现金再买房”
“宋井”荒废十多年 村民盼重生
闽台乐手奏响禅和乐
一抬胳膊,肩膀就“掉”下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台乐手奏响禅和乐
最小的乐手仅8岁,最年长的83岁
展演再现清末老福州私塾,老师教小孩禅和乐的情景
 

N海都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海都讯 8岁的福州小学生和83岁老人家一起同台演出,虽然年龄相距75岁,但他们演绎了最精彩的闽台相通的“斗堂禅和乐”。昨日下午,首届榕台斗堂文化及禅和曲韵交流展演会在福州上演。来自台湾20多座宫庙、道教研究会和台湾高校的宗教研究部门都前来参加。

在下午的演出现场,8岁的小朋友都是来自鼓楼区第五中心小学的三年级学生,40多名小朋友作为最年轻的传承人,奏响了“最年轻”的禅和曲。而83岁的老人陈英木,是最年长的传承人之一。他告诉记者,现在大家演奏的古曲,都是1980年福州市文化局召集全市的禅乐老艺人,抢救记录的一批曲谱。当时参加的老艺人现在只有3名还在世,他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台湾不少宗庙陆续来福州寻找禅和乐的渊源。”昨日登台表演的台湾乐师曾亚莉说,现在台湾的宫观寺庙以及祝寿、祈福等活动中都在使用这种音乐,比例占八成以上,源头原来就在三坊七巷。

据了解,斗堂文化起源于19世纪中叶,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民间礼斗祈福文化,其文化核心内容是斗堂禅和曲,即信俗祈福文化活动中所唱奏的乐曲,发源于三坊七巷天后宫及周边地区,民国初传到北京、广州、厦门、台湾等地。民国23年(1934年),福州西禅寺梵辉法师将禅和曲的文词以及锣鼓点整理成《赞颂集要》一书,陈宝琛为其书题名《梵呗流辉》并出版,随同佛曲流播至东南亚一带。

□相关新闻

闽台雕刻作品 三坊七巷斗艳

N海都记者 欧阳进权

海都讯 作为雕刻大省的福建,今后将在创作领域与台湾有更多交流。记者从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获悉,为了推动海峡两岸雕刻艺术界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闽台十来万雕刻大军将加快联姻,除了举办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闽台雕刻作品还将在两岸三地展出。

上周末到昨日,首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决赛作品展暨“福雕奖”评选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举办,展出了200位两岸雕刻艺术家的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作品涉及寿山石雕、根木雕等雕刻艺术门类,涵盖了福建特色的雕刻领域。但这次台湾参展作品较少,前后有二十多件作品参加选拔,最后只剩4件台湾作品入围大赛决赛,分别涉及木雕、砚雕、印纽等门类。

由专家评委从中评选出的首届优秀奖以上的作品,明年将到澳门集中展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