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宋晖
海都讯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在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看来,“公祭日”来得太迟。何建明日前刚完成60万字的作品《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同样关注日军亲历
应当说,何建明是无意间开始南京大屠杀写作的。今年初,他在南京写另一部作品,结果被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先生“逮住”了,希望他写一写南京大屠杀。对方说,即使国内有一些人写过这一题材,也都不全面。“这令我的胃口吊了起来:如此重大事件没人写好,这对报告文学作家的我来说,那是绝对不行的。我的内心非常清晰,没有人把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写好,我就必须去写。”
何建明说,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不同的是,他的这部《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更多关注事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这部作品,有“被害者”的亲述史,更多的则是日军及第三者经历的“南京大屠杀”,突破以往同类作品的局限。“尤其是我关注了日军当事人和当时日本及国际社会的许多宝贵的‘自述’与报道。另一方面,我还有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的客观叙述,同时对日军高级官员的本性与人性也进行了比较多的客观叙述。”
公祭日来得太迟
书的最后一章,用了一万多字对南京大屠杀进行思考与分析。章题为“十问国人”,何建明出书前把这部分内容发在博客上,当天就有7.5万多人次点击阅读。这样的反响让何建明心生安慰。在他看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来得太迟,“好比人家早已学会了十八般武艺,我们才刚刚伸伸腿、打打拳而已”。何建明认为,国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和不能间断的过程,“我们过去没有这种公祭的习惯,以后更不能再对惨痛历史犯遗忘症。对历史惨痛教训的遗忘和健忘,以及轻视和忽略,都是更大失败的开始。”
谈及现在银屏上的抗日剧,何建明称,现在“抗日神剧”太多,太假,“如果真是像电视剧里的情节安排和结果,我们的抗日战争就不需要那么持久、那么艰辛了。”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何建明接下来也会写一部反法西斯题材作品,争取明年上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