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1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研究食疗20年 依伯欲著书
店面厕所污物直排小区污水井
毫厘之中 戥“救”人命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字背后的八闽记忆
毫厘之中 戥“救”人命

 

N海都记者 李帅/文 关铭荣/图

海都讯 戥,读作děng,是一种微型的秤,专门用来称药材、金银等分量小的东西。也引申为动词,就是给细小、微小的物品称重量。旧时的老福州,人们会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来形容用戥来称量东西,因为金银关系到人的身家,药材关系到人的性命,戥可真是不能小瞧。

昨日,记者来到福州仓山区上渡后街,这里有一家民间草药店,64岁的江陈桃先生就有两件年代比较久的戥。在陈先生的指点下,记者仔细观察了其中一件。戥的主体是一个外沿翘起的小铜盘,上面有3条细细的铜锁链,外观很像是传统的秤,但是个头要小得多。戥的杆是牛骨的,上面的刻度标记据说是工匠将铜丝截断后镶嵌在牛骨杆上而成。

陈先生的另一件戥的杆子是铜质的,上面的刻度也很精细。陈先生说,他做草药生意40多年了,这两件戥至少有五六十年的历史,是他父亲传下来的,他现在有时候还用得到。

陈先生对记者说,中国古代称量重量用的是用斤、两、钱,这件牛骨做杆子的戥上,每个刻度是三分之一钱。“过去,老辈人用戥,真是一点儿也不马虎”,他说,在金店称金子是不能出错的,否则容易起纠纷。称药材重量更是要严谨,少了治不好病,多了“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才能救人命。现在,在一些中药店里,称中草药都是用微型的电子秤,戥正在远离人们的生活。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