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
电视台在应对“一剧两星”新政上,有了新的“玩法”。日前,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称,在一剧两星的影响下,一线卫视除了采购市场大剧,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将催生高于二轮低于一轮、虽没拼上两星却能沾上大剧影响力的特殊编播方式,即“1.5轮跟播”。
从下月开始,以往四家卫视平摊购剧成本的时代将终结,缩减成两家平摊。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认为,“原有四家台分摊总成本、‘网络+二三轮发行+地面’的收入去除税收作为盈利的营销模式,在‘一剧两星’时代,完全靠两家首播台分摊成本的方式是大部分播出机构难以做到的。制作方让利将成为一种必然。”这是否意味着“千台一面”的现象也会成为历史?分析人士认为未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1.5轮这一全新的编排方式将在明年全面铺开。所谓“1.5轮剧”,指的是在首播的电视台播出到一半左右时跟播,这是一种低于一轮,高于二轮的播出方式,它虽然没赶上两星播出,但是却能从大剧的关注度中直接获益。
对于年度大剧,部分卫视也可能会考虑增加更多的非黄金段跟播,二轮、三轮或精编版可能成为采购市场中性价比极高的编播方式。从市场看,在《武则天》、《虎妈猫爸》、《芈月传》等大剧身后,都有跟播如影随形。
案例
据了解,1.5轮跟播的概念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及,早前就有过一次个案。今年1月份,由钟汉良主演的电视剧《天龙八部》本在湖南卫视首轮独播,但却以1.5轮跟播的方式卖给了浙江卫视,也就是说湖南卫视播到一半浙江卫视可以开播。但由于收视遭遇滑铁卢,湖南卫视不得已腰斩该剧。因此有业内人士笑称,浙江卫视其实是捡了个“便宜”,因为最后1.5轮变成了“独播”。
□相关新闻
黄渤打响央视开年第一枪
黄渤已是50亿帝,回归电视剧应该也不愁买家。昨日记者获悉,央视抢得黄渤2014年唯一剧制《锋刃》作为2015年开年大剧,24日亮相。该剧有袁泉、倪大红、孙坚等加盟,刷新了谍战剧的颜值。
业内资深剧评人表示,《锋刃》颠覆近期所有谍战剧,是继《潜伏》后,中国谍战五年磨一剑,黄渤饰演的沈西林,比《潜伏》中的孙红雷更复杂多变。表面上,他是驰骋商场的绅士名流,实则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共产党员;既是出席各种高档场所的“高富帅”,又是地下党情报人员。央视之所以选择谍战剧,据统计,2012年—2014年,省级上星卫视题材播出量前三名依序分别是:都市生活、近代传奇、谍战,谍战剧又以累计播出总量80部夺得探花。
另外,“2014年秋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是“一剧两星”政策实施前最后一次大规模电视剧交易活动,业内外普遍认为,它决定着明年荧屏的整体走向。而“天价大制作失踪”、“难觅豪华大剧”、“星光黯淡”等,几乎成为媒体和业内对本届“秋推会”的一致点评。基于此,票房50亿的黄渤在2014年主演的唯一一部电视剧《锋刃》在本届“秋推会”独树一帜,业内称其为“一剧两星”后最后一部谍战剧王。
编剧高满堂:电视剧缺“四气”
《老农民》搭上最后一波“一剧四星”末班车在山东等四卫视播出。日前,编剧高满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电视剧缺乏“四气”,为了写好《老农民》他用“行万里路”来形容创作过程,并发话,“写不好老农民,我就退出影视圈。”
编剧高满堂说,现在打开电视,发现了一个问题,历史剧缺乏正气,年代戏缺乏神气,当代剧缺乏地气,编剧缺乏志气,就是创新的志气。“这四气让我们感到了遗憾,我们离工人、农民太遥远了。”而说起《老农民》的突破,高满堂说:“每年我们可以零星地看到几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剧。但这个数量和我们每年生产1.5万集电视剧相比非常可怜,沧海一粟。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剧,大家自有看法,或者说不是农民的生活,或者说丑化农民,或者说美化农民,这三者都不可取。”
谈起《老农民》的创作过程,高满堂用“行万里路”来形容,“这五年我不是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不是坐在咖啡机旁、不是吹着空调、不是道听途说,是我用自己的双脚、自己的肩膀、自己的心和农民进行了一次对话。”高满堂透露,五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走了六个省份,采访了两百多人。并现场表态,“写不好老农民,我就退出影视圈。”
听过儿这么说
于正版《神雕侠侣》被网友“吐得稀里哗啦”,昨日,“杨过”陈晓终于忍不住回应质疑。
记者:“龙过恋”是不是太直白、太奔放?
陈晓:曾和导演就此问题开会议论过,大家都决定要做就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复制粘贴以往的经典没有任何意义,在这一个时代翻拍就需要有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我试着用现代人的观念来诠释,现代人追求的都是更直接的表达方式。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感情就是少男少女最为自然表达自己爱情的方式。
记者:不少网友评价杨过太过活泼,有点像韦小宝,你觉得呢?
陈晓:韦小宝的活泼跟杨过的活泼,都是一个面具。杨过的活泼也是一种假象,一方面是为了欺骗大家,另一方面是骗自己,让自己开心、乐观、勇敢地活下去。而且两个人是不一样的,韦小宝花心,但他出生在妓院懂得人情世故,他是有枷锁的,杨过是没有枷锁的。
记者:有网友觉得剧中有些台词有点肉麻,过于琼瑶化而少了武侠精神,你怎么看?
陈晓:我不觉得肉麻,其实觉得还蛮好的,可能因为当时的人都有“以礼相待”、“相敬如宾”、“男女授受不亲”的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在杨过和小龙女的身上是没有的。一个野孩子跑到一个古墓里,遇到古墓里的一个女子。(他们的表现)我觉得不仅不奇怪,反而是最真实的一种感情。我特别在意武侠精神,但我觉得武侠最根本的精神就是来去自由。 (新娱)
听偶像这么想
“偶像只是一个过程,我不可能永远当偶像啊。”都说“三十而立”,日前胡歌的转型之路开始了,比如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
记者:接下了《四十九日祭》这部剧,是不是为了转型?
胡歌:一方面是我跟张黎导演此前在《辛亥革命》有过一次合作,所以这次《四十九日祭》的戴涛,导演觉得也许我比较适合。至于转型,可以说我正在尝试转型,但我不会为了转型而转型,接这部戏主要还是因为适合。
记者:最近这两年你是在走“实力派”路线吗?
胡歌: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偶像只是一个过程,我不可能永远做偶像的。不过还好,我现在还是比较帅的,偶像剧也当然还能演(笑)。“实力派”这个词我其实并不是太认同,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演员。
记者:感觉你不太按常理出牌,大家都以为你要转型了但你又接了《琅琊榜》,感觉跟你以前的戏路很像啊。
胡歌:嗯,这是我的战略战术。我真的觉得“戏路”这个概念其实挺玄幻的,也许我现在的状态就适合拍一部古装片,为什么不拍呢?
记者:从当年的“逍遥哥”到现在你的粉丝都开始叫你“叔”了,什么感觉?
胡歌:感觉就是——这就是一个百变演员的实力啊(笑)!说实话没什么感觉,毕竟艺人的出道年龄越来越小了,我这个年纪可不就得叫“叔”了。经常有人问我新人辈出我会不会有危机感,我没有,捯饬捯饬我觉得我还是偶像。 (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