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练仁福 欧阳进权
海都讯 1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福建、广东、天津三地设立自由贸易园区(详见本报昨日Y01版),自贸区,立即成为了福建的“最热词”,引发各界热议。
福建自贸区包括哪些范围?将享有哪些优惠政策?对福建发展有何意义?针对这些焦点问题,海都记者昨日采访有关人士了解到,国务院的批准设立,还只是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准生证”,最关键的具体方案,目前还在做进一步的修改。该人士透露,在范围上,福建或将成为面积跨度最大的自贸区,而且,我省一直坚持“边申报、边改革、边实施”,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的不少运作经验已在闽提前落地。
加强福建与“海丝”国家合作
相关人士透露,自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我省厦门、福州等地就积极谋划,纷纷上报自贸区方案,平潭也提出了自由港发展目标。但由于原则上一个省最多只能获批一个自贸区,由省一级政府统一申报。我省对相关方案进行修改,统一申报“福建自贸区”。
“目前具体方案还在做进一步的修改,具体的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有关人士昨日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对于福建自贸区的申报方案,坊间已有多种猜测与传言,但可以确定的是,方案目前仍未最终确定。该人士表示,国务院批准设立还只是福建自贸区建设的一个“准生证”,离最后的挂牌成立、正式运作尚需一段时间。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的方案,在范围上,福建或将成为面积跨度最大的自贸区。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教授,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很可能将是“一区多园”的模式,将成为福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载体,有助于福建全面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探索新途径。
对台自由贸易或成最大特色
和上海、广东、天津相比,福建自贸区的特色将会是什么?对此,多位专家表示,突出对台自由贸易将是最大的特色所在。
相关人士表示,去年初,省委就提出,福建有两张特色“牌”——一张是对台,一张是生态。“福建自贸区建设的最大特色应该就是对台,这与福建的发展定位与优势是相符的。”黄茂兴也表示,福建在两岸交流上具有多种优势,发展以对台为特色的自贸区“当仁不让”。
黄茂兴说,自贸区建设将进一步深化闽台经贸交流,推动两岸经贸往更高层次发展。作为国内著名的自贸区研究专家,上海财经大学陈波博士此前在闽演讲时也提出,福建自贸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台。他还建议,福建自贸区要利用对台地域和文化优势,建立台海自由经济区,以两岸经济一体化为主线推进福建自贸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在申报中,各有关地方也都在“对台”上做文章,找定位。平潭综合实验区原本就是“因台而设”;厦门提出要“要在吸引台资和对台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福州则提出“突出区域特色,要以两岸经贸合作为核心,发挥福州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对台投资、贸易、航空、金融、旅游、农业等方面的先行先试”。
建议引进更多“自贸人才”
“这是一个重大机遇,但要把机遇真正转变为发展优势,福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黄茂兴表示,自贸区肯定会带来诸多优惠政策,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去闯,去探索,要靠制度与人才来做保障。
“自贸区建设,对政府的服务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提升政府服务能力非常重要。”黄教授说,福建自贸区的定位是对台,但福建的开放是全方位的,是面对世界的。自贸区将吸引来更多的国际性金融、贸易业务,都将对政府的服务能力提出考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直机构和福州、厦门、平潭等地,都在加紧对公务员的增训,加强自贸区业务的学习工作。我省明年的政府立法也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园区管理条例》、《平潭综合实验区条例》等列入。
黄茂兴说,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就是人才。自贸区需要大量一流的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相关人才,但福建在这方面,本土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引进方面又吸引力不够,将给未来发展带来压力。黄茂兴建议,福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投入,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自贸人才”来闽兴业创业。
“边申报、边改革、边实施”
记者还了解到,我省一直坚持“边申报、边改革、边实施”,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的不少运作经验已在闽提前落地。
货物可先出区后报关,企业注册登记时不用再提交验资报告……这些原本只在上海自贸区独享的政策,已被引到福州,涉及投资管理、贸易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其中,类似“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区内自行运输”、“保税展示交易”等在上海自贸区实施的监管创新措施,已被福州保税港区成功复制。
福建省国税局则已提前部署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税收服务措施,要求推广自贸区的“办税一网通”十项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全省国税机关“办税一网通”能力。
而在厦门,作为比较成熟的关区,厦门海关在全国率先逐步复制推广了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中的6项制度。另外,厦门检验检疫局推广了上海自贸区的特殊物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