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投24亿 重塑上下杭闽商发祥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4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24亿 重塑上下杭闽商发祥地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方案对外披露,2018年将建成具有浓厚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福州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
未来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效果图
隆平路沿线历史建筑正在修复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春节前完成改造
▲隆平路北段保护修复效果图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修复效果图
 

N海都记者 阙文龙 文/图

关注理由 上下杭,马可·波罗笔下的国际商港,曾经的“海丝”之路,这里见证了早期福州与世界的贸易接轨,也见证了八闽早期的商贸繁华。

昨日上午,福州市政协组织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会前政协委员视察活动,海都记者跟随视察组一行抵达备受关注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昨日,三坊七巷管委会对外披露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的情况。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修复?具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将修复哪些文物和历史建筑?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文保单位修旧如旧 未定文物也加修缮

“上下杭与三坊七巷不一样,上下杭有山、有水,是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见证。”昨日,三坊七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明确保护的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不仅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传承福州闽都文化的重要区域。

据介绍,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为西到白马路,南至苍霞新城、合春弄、三捷河、中平路,东到三通路,北到学军路,总用地面积为31.73公顷,其保护范围相当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的三分之二。

“街区内现有各级文保单位14处,总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文物将“修旧如旧”,其中省级文保单位7处,包括张真君祖殿、福州商务总会旧址、采峰别墅、咸康参号、黄恒盛布行、罗氏绸布庄旧址、生顺茶栈旧址;市级文保单位3处,包括星安桥、三通桥、黄培松故居;区级文保单位4处,包括高氏文昌阁、陈文龙尚书庙、福州志社旧址、曾氏祠堂。区内未定级文物点约80余处,包括龙岭顶关帝庙、法师亭、永德会馆、观音庵等,也将进行修缮,其余历史风貌建筑及街区市政基础设施修复建设面积约24万平方米。

建7个功能分区 提升文化商业业态

上下杭与三坊七巷相比,具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关负责人说,上下杭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福州城市进程全面、连续的见证,以闽商为代表的福州商业金融业发展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多元文化和多元阶层融合发展的社会和物质反映,与山水紧密关联的街区发展历史和文化,福州近代传统建筑演进的集中体现,福州革命先驱的前沿阵地等7大特点。保护修复规划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划分出了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上杭路商贸会所区、下杭片商业休闲区、三捷河休闲旅游带、龙岭顶民俗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商业体验区和创意街区。

昨日,相关负责人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项目预计总支出约90.25亿元,其中搬迁成本60亿元;文保、历史风貌建筑及街区市政基础设施修复建设成本24.65亿元。

“上下杭保护原则是不改变文物原状,延续历史街区的完整性和历史的延续性。能保留下来的建筑,基本上都保留下来,甚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也保留下来,进行降层、外立面改造。”该相关负责人说,核心区的保护范围,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复,不协调建筑进行整治、拆除,配套建设市政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文化商业业态,保护传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 春节前完成改造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省级文保单位福州商务总会旧址修复现场,看到修复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八角亭”的门窗进行了修缮,一些工人正在铺设亭子前面的地面。记者看到,亭后为花厅,花厅内有石板铺就的天井、花台,北侧为假山石洞。“八角亭”南面有假山洞、古树、花台,东隔墙有门可通墙外的东庭园,园中各有一棵古樟树、古榕树。

沿着上杭路行走,道路两边搭起了施工脚手架,部分历史建筑正在修缮。在隆平路,一些原来破旧的房子拆掉了,按规划建设了历史风貌特色的建筑。

三坊七巷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项目建设今年正式启动,今年重点围绕文保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三捷河两岸更新地块的施工建设及上杭路、隆平路北段的外立面整治。

据介绍,截至目前,省级文保单位福州商务总会旧址已于10月下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15年春节前竣工。此外,采峰别墅保护修复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进行修复;陈文龙尚书庙保护修复项目已进场施工,计划工期9个月;三捷河沿线第一批70余处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工作正加紧推进;隆平路游客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上杭路、隆平路沿街立面整治已进场施工,目前施工段脚手架搭设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违章建筑的拆除,木构加工、青砖勾缝修补、墙帽修复等工作。

历史文化街区 争取5年全面完成

在谈到明年起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安排时,相关负责人说,2015年起,上下杭保护修复项目计划完成下杭路沿街立面保护修缮、三通路沿街立面保护修缮及隆平路南段沿街立面保护整治工作。全面完成三捷河沿线建设工作和高氏文昌阁、建宁会馆、咸康药行等文保单位和文物点的保护修复工作;2016年,计划完成下杭路以北片区保护修复建设工程;2017年,计划完成上杭路以南片区保护修复建设工程;2018年年底,计划完成上杭路以北片区(含龙岭顶)保护修复建设工程,利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建设工程。

昨日,福州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士透露,位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太平汀洲及苍霞旧屋区改造地块已启动建设,凭借着389.29亩的改造面积和3210户居民的集体动迁,上下杭成为全省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之一。

“双杭地区是闽商及其所造就的商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关人士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分三期进行保护修复,力争在2018年年底把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以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为主,形成具有浓厚的福州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的福州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