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好手好脚为何“全副武装”行乞
禁过圣诞
捐助的尴尬还在继续
“小事故赖路”回潮 处罚不能太温情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手好脚为何“全副武装”行乞

 

N小宇 涂明

背景:临近年关,福州突然涌出一大拨的骑行者在各大路口乞讨,乞讨的理由出奇地一致,多为骑行千里水尽粮绝,请求好心人赞助钱粮云云。不少过路市民纷纷慷慨解囊。海都记者经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骑行者,绝大多数是骗子。(详见本报12月25日A36版、今日A32版)

装残、装病、装孕妇,到装失学大学生、残疾孩子的父母……冒充行乞者的种种伎俩,市民早就见怪不怪。这支穿着骑行服的骗子队伍,之所以屡屡得手,除了招数新鲜外,大概还戳中了不少人柔软的内心——毕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不少都市人的梦想。

据媒体报道,各地均有出现类似的“骑行丐帮”,他们利用骑友的互助精神到处行骗,还由此发展出一个黑色产业,这些人践踏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善心,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当人们发现,伸出的援手一再被欺骗时,渐渐地,也会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视若无睹。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些全副武装穿着骑行装的人,年纪轻轻、四肢健全,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甚至比一般的劳动力还更有优势。实际上,行乞“职业化”的现象早已不是孤例,比如此前媒体曾经曝光的带着“iPhone6”行乞、打“飞的”等种种怪象,这些怪诞剧的主角也都是青壮年劳动力。

自古以来人们对乞丐的评价都极其低下,认为这是件“没有尊严、穷途末路”的行为,可如今为何这些人好手好脚,却抛却礼义廉耻之心,宁可跪在街头,甚至发出“给我们一点钱,随他们说”这样的心声呢?背后作祟的,大概是“利益至上”的扭曲价值观,被趋利思维冲昏了头脑。在他们眼里最丢人的不是“不劳而获”,不是跪下乞讨,而是没有钱,不能通过最简便、最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利。

这些跨省行骗的骑行骗子,至今未得到应有的惩罚,希望不要姑息放纵。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