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章微 文/图
海都讯 开胸,切开心脏,给心脏换“阀门”,莆田53岁刘依姐经历了3次这样的心脏大手术。1984年,她因心脏病换了左边心脏的“阀门”;1995年,该心脏“阀门”超期服役,再次手术更换;今年,她右边心脏的“阀门”出了问题,上周四(12月25日)第三次“开心”大修。
一个人同时经历三次“开心”手术,实属罕见。而且,她的三次手术是由我省心脏外科三代医生接力完成的。昨日,记者赶赴省立医院,揭秘莆田依姐的3次“开心”手术。
1984年:猪主动脉瓣当心脏“阀门”
刘依姐的心脏第一次“大修”是在1984年。当年,刘依姐仅有23岁。她突发胸痛、胸闷,经查是心脏中的二尖瓣损坏。二尖瓣是心脏左边的一个单向“阀门”,控制血流向一个方向流动,不会逆流。如果二尖瓣损坏了,就相当于阀门漏了,血液会乱窜逆流。
当年,为她做手术的就是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李温仁教授(已于1999年去世)。他是福建省心胸外科的创始人,时任福建省立医院院长。
当时,心脏瓣膜有两种,一种是特殊金属做的机械瓣,理论上可以终身使用,但安装到心脏内后,需要终身服用抗血液凝结的药物。当时,刘某还没结婚生子,抗凝药物会影响胎儿。李温仁教授就为她更换了生物瓣膜。这种生物瓣膜是由猪的主动脉瓣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的,换上后仅需要吃3~6个月的抗凝药物。但那个年代的生物瓣膜有一个缺点,就是“服役期”短,大概8年左右。
这一次治疗加手术,刘依姐住院2个月才康复。
1995年:“阀门”到期,换机械“阀门”
1995年,11年前换上去的生物瓣膜已经接近了使用期的极限。刘依姐又出现了胸痛、胸闷。刘依姐必须再一次更换心脏的“阀门”。
这时,刘依姐已经生育了3个子女,她选择了使用寿命更长的机械瓣膜。
刘依姐的这次手术是由张珍治(于2006年去世)、刘文林两位大夫完成的。张珍治主任是全国第一位心胸外科女专家,省立医院专家门诊心血管外科的主任医师。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一次,刘依姐前后住院1个月就出院了。
2014年:牛心包当“阀门”,寿命更长
今年,刘依姐已经53岁了。她再次出现了全身无力、气喘胸闷、腿肿、腹胀等。随后,她在省立医院心外科检查,原来右边心脏的另一个“阀门”——三尖瓣坏了。
上周四(12月25日),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带领团队给刘依姐进行了第三次“开心”手术,换另一边心脏“阀门”。这一次,心脏瓣膜的材料更加精密和先进,是牛心包经过特殊处理制作而成的,与人的心脏材质更为接近,使用寿命长达18年。
术后已五天的刘依姐预计再过两周,就可康复出院。
□提醒:
警惕风湿性疾病“伤心”
为何刘依姐心脏“阀门”老坏?翁国星教授说,刘依姐的各种症状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早在她第一次手术前的四五年,她就曾经反复发作风湿性关节炎,典型的特征是“游走性的关节肿痛”,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交替出现疼痛。而风湿性疾病累及心脏,就会造成心脏瓣膜的损伤。
他说,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该病在我省的发病率比较高,这和福建地理环境比较潮湿有关。这种病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因此,要重视对风湿性疾病进行及时治疗,以免“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