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健康馆/保健
3上一版  下一版4
 
30~45岁年龄层糖尿病增长最快
哮喘患者要多补维C和维D
手指为啥总是易起倒刺
紧身裤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病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0~45岁年龄层糖尿病增长最快
糖尿病年轻化带来的问题是,今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建议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并规范治疗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最新的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全国糖尿病人接近一个亿。我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调查还发现,由于大家对糖尿病防治的意识不够,特别是30~45岁年龄层的青壮年,因忙于工作而缺乏运动,成为糖尿病发病增长最快的人群。

吃得好运动得少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快

据介绍,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组织进行了全国15个城市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发现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据估算全国糖尿病患者约有9240万人,按照此调查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专家分析,中国糖尿病发展的迅猛与两个主要因素相关: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生活条件改善最快的地区。在吃得好、吃得多的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出行有汽车、上楼有电梯,人们一天内运动量非常少。与此同时,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加上很少体育锻炼,糖尿病已经“潜伏”在旁。

第二,虽然生活好了,但人们的保健意识却远不足,人群中能做到每年主动去体检的人不多,大多数都是参加了单位体检,而许多单位体检是不检查血糖的。即使单位有体检,还有不少人懒得去。

糖尿病年轻化今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高

省二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介绍,过去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现在二三十岁的病人比比皆是,特别是30~45岁这个年龄层的人群发病增长最快。这个年龄层的人正处事业上升期,工作劳累、应酬多,但是很多人自恃年富力强而忽略了自我保健。曾有一名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刚刚40岁,老是觉得自己身体很好,连续多年没有参加单位体检,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而紧急送院。“在内分泌门诊,在偶然之间‘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的例子不少见。”

糖尿病年轻化带来的问题是,病人与糖尿病伴随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就越来越高,因为并发症跟病程密切相关。“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它的并发症危害却很大。”陈耀主任医师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底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等。另外,糖尿病病程长,医疗费用也很昂贵。

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 胰岛素治疗该出手时就出手

目前临床上大多数病人都是在体检时发现糖尿病的,但发现时绝大多数人感觉不到症状。然而糖尿病又非常讲究早治疗,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治疗费用和难度,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做到早发现呢?专家提醒,以下高危人群必须每年做一次糖尿病检查。高危人群包括:

年龄大于40岁的,肥胖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家里有糖尿病病史的,有过妊娠糖尿病的等等。这些高危人群每年要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如果确诊是糖尿病则要坚持治疗,特别是当口服药已经不能很好控制血糖时,就得使用胰岛素。专家介绍,由于不少患者在被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发现血糖很高并且出现了慢性并发症,此时若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往往降血糖的效果并不理想,血糖控制很难达标。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就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尽快改善慢性高糖毒性对身体各脏器的不良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至少有25%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胰岛素而没用,很多人害怕对胰岛素产生依赖。事实上,在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对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

□延伸阅读

糖尿病运动疗法 这样实施

1935年著名糖尿病学家Joslin提出著名的“三驾马车”理论,形象地把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胰岛素疗法比喻为古代战车的三匹战马,是战胜糖尿病的三大法宝,并强调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最基本方法。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遵循由少至多、由轻至重、由稀至繁、有周期性、配备适度恢复的原则,应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做到因人而异。

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例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和游泳等。其中步行是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在改善女性2型糖尿病伴2级以下高血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上,社区舞蹈比快步行走效果更好。中老年患者可以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如静松功、木兰拳、太极拳等。

运动时机:一般安排在餐后1~2h内进行,有研究报道认为餐后90min进行运动,降糖效果最好。如选择早晨,在胰岛素使用前进行,以减少低血糖反应。

持续时间和频率:从最初的每次5~10分钟,可逐渐增至40~60分钟,最好不超过60分钟。对病情稳定、体力好的患者,可采用强度大、时间短的运动量;而年老体弱及肥胖型患者,宜采用较长时间和低强度运动。运动频率以3~5天/周为宜,如果能坚持1次/天最为理想。

运动强度:运动初期,运动量应维持在“辛苦程度”1~2级,逐渐增强至3~4级。运动时,呼吸速度应自然增加,但应达到仍然可以自如地谈话。运动过后应以达到肌肉不酸痛的程度为佳。(“辛苦程度”评估法:0级=没感觉,1级=非常轻微,2级=轻微,3级=中量,4级=强烈)。运动中的心率保持在(220-年龄)×(50%~70%)为宜。

总之,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坚持长期有规律、科学有效的中等强度运动或适当体力活动,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