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闽闻·环球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百市民鼓励少女坚持善念
求真相!
求作证!
拉美对华的认知悖论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女困惑:我还能相信陌生人吗”追踪
上百市民鼓励少女坚持善念

 

N海都记者 廖庆升

海都讯 教女儿要礼让,可开车总被加塞;教女儿要分享,却常遭遇不分享;教女儿助人,手机却连续被骗。这不仅让他们自身有些茫然,就连14岁的女儿小娟都开始怀疑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昨日,福州市民陈先生夫妇的遭遇见报后(详见海都报7日A45版),上百位市民给记者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诉说自己做好事的经历,同时也提了不少建议和看法。

市民自述亲身经历 相信行善会收获快乐

“遇上这么好的父母,是小娟的福分。”昨日一大早,市民陈女士就给记者发短信。她说,自己的孩子已经25岁,大学刚毕业,人缘非常好,老师、同学和朋友都喜欢她,原因就是她很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在陈女士看来,坚持善良不仅能收获快乐,而且一定会有所回报。

曾经在大冷天跳进湖里救人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救起人后,对方连句谢谢都没说就走了,留下自己一个人冻得直哆嗦,旁人也说他这么做不值得。刚开始,吴先生也有些生气,但很快就释然了。“不救的话,如果小姑娘被淹死了,我会内疚很久。”吴先生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守着内心善的本质非常重要。

建议做好事的同时 也要懂得自我保护

除了鼓励外,更多的市民则是给建议。黄女士表示,欺骗现象是无法杜绝的,所以她一直教育孩子,对陌生人只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帮助,否则就让对方向相关机构求助,例如报警。“我们遇到好多次穿着骑行服的乞讨人,我让孩子买面包给他们,对方不要,我就告诉孩子,这些人是骗子,不能帮。”黄女士说。

马先生的看法是,遇上加塞的车辆,就该用自己的方法阻止对方加塞,而不是无原则地退让。如此一来,才能告诉女儿,开车时该让得让,不该让的坚决不能让,否则就是鼓励加塞。

不少市民更建议,做好事也要讲究技巧。“我和孩子这么说,如果有人借手机,你就帮他拨号,开免提。还可以带对方到公用电话亭,他打电话你出钱。这样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还能避免被骗。”朱女士表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陈老师说,多数发达国家的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然后才是去帮助别人。“不能做一个无原则的老好人,否则可能纵容坏人,最后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陈老师表示,这就像救助体系,只为需要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他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教育孩子也一样”。

□善恶说

“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然后才是去帮助别人。不能做一个无原则的老好人,否则可能纵容坏人。” ——陈老师

“虽然我救起的小姑娘连句谢谢都没对我说,可如果眼见她被淹死了,我会内疚很久,救起来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吴先生

“坚持善良不仅能收获快乐,而且一定会有所回报。”    ——陈女士

“做好事也要讲究技巧。这样可以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也能避免被骗。”

——朱女士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