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看影展忆双杭 心里暖暖的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影展忆双杭 心里暖暖的
周末影展人气爆棚,许多老双杭人回来看展,现场讲述双杭往事;影展持续至月底,如果你愿意分享你的双杭故事,欢迎拨打95060
梦回上下杭摄影展吸引了许多市民
海都小记者与照片中的林依姆夫妻合影留念
潘建清带着一家人来到曾经的全家福前合影
林依姆穿着当年的红棉袄,和老伴一同回首惜别上下杭时刻
徐希景教授当起了解说员,讲解照片中的老故事
 

N海都记者 陈贽超 黄飞燕/文 视觉中心/图

海都讯 由海峡都市报和融信集团联合主办的“梦回上下杭”主题影展,于1月10日起正式开启。仅1月10日至11日两天周末,影展就吸引了数千人来到现场。看着上下杭的老照片,老人们追忆起了往昔时光,年轻人读懂了上下杭的历史,摄影爱好者们则为百年前珍贵的照片啧啧称奇……上百幅老照片,是上下杭万种风情的缩影。

林依姆回到当时街巷,再回首依依惜别时,街坊邻里令她难忘;潘建清老人举家回到星安桥1号,给观展的人讲述过去的故事;曾经家住总管巷9号的陈祥冰老先生,特意带来了自己在南郡小学的毕业照;已是白发苍苍的杨老兄弟二人,在南郡小学的毕业照里找到自己,喜不能禁……许许多多的老双杭人,因为影展又回来了。老上下杭的段段故事,组成了温暖的双杭记忆,汇聚成上下杭的历史。

市井老双杭 真实有温度

在星河巷通往隆平路的巷口,有张林依姆抱着狗、坐着板车泪别上下杭的照片。1月10日上午,林依姆和丈夫特意回到这条路上,林依姆穿着照片里的红色棉袄,再回首当年的惜别上下杭时刻。离开这里一年多,老人家最不能忘怀的是这里的市井味:“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老房子、老邻居,我都舍不得啊。”

来参观影展的市民,纷纷为影展点赞。“没有想到,你们还能在这些要拆迁的老街巷上布展,让我们重温了上下杭记忆,太谢谢你们了。”一位上下杭的老住户回双杭看影展时,兴奋地和记者说。一位在校大学生背着单反记录影展,他告诉记者,他很喜欢这种逛展的感觉。走在老街巷,看老照片,听老上下杭人讲故事,感觉时间穿梭,让影展的内涵更丰富更具体了。“很有视觉冲击力。”一位摄影爱好者说,在老街巷布展很大胆,但效果很棒。

为本次影展提供了不少老照片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希景,活动当天也来到了现场,为市民朋友解说拍摄上下杭的过程,还有他收藏上下杭老照片的经历。2013年,徐希景教授来到上下杭,记录了每家每户的生活场景和他们的故事。“我喜欢这种市井生活的感觉,很真实,很有温度。”

照片主人回双杭 讲述星安桥巷繁华

1月10日到11日两天,潘建清老人都来到了影展现场,不仅和家人一起回顾了曾经的故事,也为观展人当起了讲解员。照片主角现场讲述家史,观展的市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窄窄的星安桥巷里,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潘老先生围起来。老先生声音不大,但大家都自觉保持安静,听着老先生娓娓道来。

“我们家是做木材生意的,每天就看着星安河涨落。等小船来,父亲就组织工人搬运木料。我家对面是做纸人手艺的,非常精致,而且手艺独特,扎的纸房子、纸人能放好久都不会受潮坏掉。前面一家是做铁皮油桶的,还有卖花的、卖小杂货的……做大生意的人大多住在上杭路那儿,而我们这里,小生意人特别多。”这里的每一家店铺,潘建清都如数家珍。家里锯木头吱吱呀呀,铁桶铺子敲敲打打,船工在吆喝,路上有车马人声……这是潘建清童年的星安桥巷。

“我的一辈子几乎都在这里。谢谢这次影展,让我又想起了那么多以前的故事,还能把我的故事说给大家听。”潘建清一遍一遍地为市民解说着这里的历史,带着自己家族的故事,梦回双杭。

小记者逛影展 老照片中感受历史

10日上午,20名海都小记者在海都记者的带领下,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上下杭老照片影展。看着100多年前外国摄影师拍摄的台江风景,再到民国时期照相馆系列老照片,孩子们惊奇不已,连连抛出“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些老照片是绿颜色的?为什么照片中的人衣服都不一样?为什么木材要用小船运?有些问题,连孩子们的爸妈都回答不上,还是一旁参观的老人家,给小记者们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走着走着,小记者们刚好碰上了潘建清老先生。面对孩子们,潘建清还有不同的讲解词:“这张是我小时候的全家福。当时脸很臭,因为听说拍照‘会疼’,所以就不愿意照相,只好摆了副臭脸……”“拍照会疼”这一说法,惹得小记者们大笑。随后,小记者们又参观了记录市井生活的照片,海都记者黄启鹏为他们详细介绍了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充满温情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并且拿出相机一一拍照记录。

参观结束后,20位海都小记者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了一大幅缤纷多彩的上下杭建筑物图画,并在图画上写下了自己对上下杭的美好祝愿。小记者王琰在画上写道:“我祝上下杭越来越美丽,也让这里的小河变得更加清澈。”

小学毕业照前 老校友话当年

圣君弄里,贴着十几张福州私立南郡小学的毕业照。巷口的对面,就是当年的南郡公馆,也是福州私立南郡小学的所在地。11日,陈祥冰老先生对记者说:“周六一开展,我就来过一次啦。明明记得自己是1952年毕业的,就是没在照片中找到自己。”陈祥冰老先生原本家住总管巷9号,他这次特意带来了自己在福州私立南郡小学的毕业证书,凭着毕业证上的照片,可算在毕业照里找到了自己。

陈祥冰还带来了一样珍贵的东西——由他的父亲亲手撰写的家谱,记录了当年从长乐搬到福州台江的历史。陈祥冰的父亲陈永森,是当年福州市木材业同业会工会副主任。谈起父亲,陈祥冰十分动容:“上下杭这里的商人并不是普通的商贩走卒。像我们家,我的父亲在子孙的教育上,都很严格要求。”

此外,今年已经78岁的杨老先生,是南郡小学第25届的毕业生;而弟弟今年74岁,则是第32届的毕业生。“我们俩研究了好久,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只差了4岁,但届数上却差了7届。”杨老先生说,当时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也没有钱洗毕业照。海都记者表示可以将翻拍的照片送给杨老兄弟俩,这让杨老非常高兴。

由海峡都市报与融信双杭城联合举办的“梦回上下杭”主题影展

时间:将持续到1月底(每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地点:从陈文龙纪念馆开始,沿着三捷河,顺着古街老巷旧门墙,到隆平路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