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花衣 小宇
背景:福州首批电动公交车上路,市民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谁料不到10天,就要换下来(详见本报今日A03版)。
据笔者了解,126路开线前,厂家也提前来一起试跑,把整条路线跑了好几次,充分了解了路况,还收集了很多参数。即便这样,上路后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33、38路上路10天就换掉,公开的说法是不适合远郊线路,准备不足。第一次上马纯电动公交,就出现这么多问题,当初推出时是不是太草率了?
其次,近两百条线路独独选了33、38路,事后又被通知不享受补贴,弄得如此被动,是公交集团政策没吃透,还是有拿不上台面的原因?毕竟,这两条线路属于承包线路,换句话说,就是由私人经营。这么显而易见的事,为何要等到事后才去纠正?
再者,按有关规定,私人承包的线路不能享受新能源购车补贴。公交公司说,按照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25万元的补贴金额,如果不换到市区线路,40部车公交集团要白白损失1000万。“所以要拿回来,计划是放到88路和103路上。”这似乎也不合理,推广电动公交,是为了推广清洁能源,为何私人承包的线路就不能享受补贴?既然车比较贵,你又要人家使用清洁能源,那也理应给予补贴才对啊。
纯电动公交车,还是新事物。鉴于外地的经验,在前期的勘察和线路选择上要审慎翔致,避免出现投入的纯电动公交不能物尽其用,原先同一线路的车又不能安排到其他线路的“双重浪费”。此外,这几年福州陆续都在更换新车,目前除了极少数,基本都是国三排放以上的非黄标车。也就是说,原先高污染高排放的公交车已经几乎没有了。因此,纯电动公交车要推广,但也不用如此着急。仓促开出几辆电动公交车,看上去很美,但若没有在经济成本、社会效益上进行充分考量,很容易造成财政浪费、司机乘客有怨言、公交企业又手忙脚乱的三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