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郭丽娟 夏雨晴/文 张超晖/图 通讯员 郑永昌
感动理由
日寇入侵,烧杀淫掠;三十万亡灵,饮恨南京。这是一段骇人听闻的历史,却在炮火纷飞的那些年,烙进了薛书琼仅剩的左眼中。作为福建抗战老兵中唯一一位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这位96岁高龄的老兵,一句“我就是铁证”,将78年前的伤痛,铺向了义愤填膺的今天。
去学校讲座、写回忆录、向各家媒体重复诉说历史……作证南京大屠杀,几乎占据了薛书琼的晚年生活。这位抗战老兵所有的忙碌与坚持,只为那场杀戮中活着的和死去的亲历者,能够拥有一段不被怠慢的历史。
“我就是铁证”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薛书琼老人几乎在电视机前呆坐了一天,好几次泪流满面。算上刚刚到来的2015年,薛书琼已经96岁高龄了。下都乡的村民都知道,这个提到日本就会格外激动的老人,亲身经历了那场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据全国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初步确定,他也是福建省唯一一位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
“我就是那场杀戮的铁证。”老人说出这句话时,咬牙切齿,他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的复印件,标题《我所目睹的南京大屠杀》格外刺眼。那是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时,老人发表的文章。老人说,将那段无法忘却的经历写成文章时,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努力地回忆每一个细节。“我怕自己老了之后,记不清那段历史,所以趁着记忆还算清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看见。”
老人的儿媳妇说,公公对这段历史特别在意,作证南京大屠杀,是薛书琼晚年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2000年1月23日,日本极少数右翼势力在大阪市举行旨在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反华集会,听到消息时,老人愤怒得全身颤抖。那些天,无论碰到谁,他便说:“我就是铁证!如果有开庭,就算拼了老命,我也要到日本出庭作证!”
尽管在信息并不发达的乡村,但老人几乎每天都要看新闻,关于抗日战争的新闻更是一条不落,日本每一任首相对侵华战争历史的态度,他比村子任何人都要清楚。“他总是和村里人聊抗战,特别爱和小孩子说。”上杭县报道组林期乾告诉记者,几年前县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经常举办抗战老红军讲座,老人总是向他们申请,亲自到学校开讲。“每次老人开讲,总会有学生流泪,那段经历骇人听闻。”
梦魇般的血色记忆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入城,烧杀淫掠。“那时候的南京街头,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尸体,惨不忍睹。”
当时的薛书琼正在国民党87师261旅521团担任文职,驻扎在南京孝陵卫。日军来袭,部队兵败,他侥幸逃过日军追捕,扮作难民混入收容所中。“当过兵的人拇指虎口和额头边缘是不一样的。”在第三次日军的搜查中,薛书琼被查捕。“12月下旬,我们1000多人被押到雨花台,我一眼就看到,那里架着一排又一排的机枪。”老人闭上眼睛,再次陷入沉默。
“机枪扫过的地方,中国人一个接一个倒下,我的腰部中了一枪,昏死过去。醒来时,我被难友的尸体掩埋,到天黑才敢爬出来。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活着的中国人,也没有日本人,只有铺满雨花台的尸体。我踏着难友的尸体拼命地跑……”再度开口时,老人激动地挥舞着双手,眼泪再也控制不住。
隐隐作痛的战争印记
“我逃到离南京20多里外的板桥镇,一个医生替我包扎了伤口。”一边说着,老人不顾冬日的严寒,撩起身上的衣服。因为时间太久,伤口已经淹没在褶皱的皮肤里,但他依旧一下找到了位置,痛苦地抚摸着,仿佛那早已愈合的伤疤又开始隐隐作痛。
老人告诉记者,他最开始加入的是邻乡共产党的游击队,因在战争中失散才被国民党军收容。“我想只要能抗日,留在那里也是可以的。”南京大屠杀后,薛书琼找到了新四军部队,跟着他们继续北上。
1940年到达江苏后,他迎来了一场关乎生死的战斗——黄桥战役。正是在这场战争中,老人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根手指。“炮弹在头顶炸开,我的右眼被弹片击中,失了明;左手无名指的关节也被炸伤,再也伸不直。”
老人说,他憎恨战争,但一腔热血去参军至今不悔。1935年参军那年,他才16岁,只因为看了墙上那令他愤怒的宣传漫画。漫画里,日本人残暴而跋扈,中国人弱小却从没放弃反抗。“我就是想打鬼子!”只是他没想到,这一去竟是15年。
“把历史告诉更多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战争还在继续,薛书琼在第三野战军某部中当了司务长,直到1951年春天才回到老家。
时隔15年,他和母亲再见面时,母亲快认不出他了,“我们抱头痛哭了很久”。重返家乡后,老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在村里做文书,种种田。“早几年他还画画、写字。”顺着下都乡文化站站长郑永昌所指的地方,记者看到卧室的墙上,挂了两张老人画的水墨画。
交谈到一半,老人忽然起身进屋,出来时手上捧着一张照片,脸上堆满了笑容。照片里,薛书琼一身白色衬衫,背挺得笔直,胸前两枚金色勋章熠熠生辉。郑永昌说,其中一枚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政府颁发的纪念章,另一枚是民间组织颁发的。担心弄丢,老人将纪念章交给儿媳保管,他则留着颁奖时的纪念照,一天看上好多遍。
在老人的书桌上,记者还看到了一叠厚厚的“抗战回忆录”,大多都是老人亲笔写下的。在一篇《回忆抗日战争的往事》里,老人写道:战火的硝烟已散去六十多年,可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记忆犹新。那场灭绝人性的灾难,永远不能忘记,让警钟长鸣。
尽管已经96岁高龄,老人的身体依旧硬朗。近两年,许多媒体造访,老人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那段记忆。他说,他要健健康康的,“因为我要把那段灾难般的历史,告诉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