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日前,央行对个人征信业务“开闸”,要求8家民营公司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其中最大亮点就是腾讯、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企业下属征信机构入选(本报曾作相关报道)。
互联网时代,数据即信用,信用即财富。但民营机构做个人征信会否出现隐私泄露,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某门户网站的专题调查显示,3000多名投票网友里六成不看好个人征信发展前景,绝大部分都是出于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腾讯财付通信用产品和业务中心高级总监吴丹曾公开表示,腾讯征信在分析过程中,不涉及用户行为内容隐私信息。但同时腾讯又将8亿QQ账户、5亿多微信用户以及3亿多支付用户留下的网络信息作为个人征信来源。有网友直言,“我们使用微信时,从来没有得到过进行个人征信的告知。”
在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支付宝转账记录等到底算不算个人隐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说,我国现在尚无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对于哪些数据涉及隐私权需要保护,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作为新生事物,对民营征信公司不宜求全责备,但相关立法和监管工作要加紧跟上。”
“声音
盗号问题都还没解决,隐私泄露了谁来负责?银行卡信息都能肆意贩卖,更何况是个人征信?
——有网友担心互联网征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