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阳/文 黄启鹏 实习生 张子昊/图
海都讯 福州新港路有一座建筑,近日即将迎来它的100岁生日。
1915年,位于福州台江新港的福州电气股份公司大楼投入使用,见证了电的使用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家的变迁,100年之后的今天,这里的台阶、走廊和室内的楼梯、壁炉也都保留了原来的样貌,只不过“身份”变成了福建电力博物馆,成为普通市民了解福州用电史的一扇窗户。近日,记者走访了福建电力博物馆,看到了不少首次公开的历史资料。
【历史】爱迪生发明灯泡前 就通了“电灯”
1809年,英国皇家研究院教授汉弗莱·戴维爵士制成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福州第一盏电灯亮起,是在爱迪生试验成功之前。”馆长陈忠告诉记者,早在1879年9月9日,福州马尾船政就已经用上了电灯——船政区域内的探照灯。见证了这件大事的“目击者”如今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展柜内,根据当时上海著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和《北华捷报》刊载的通电新闻,福建有电距今已有136年,是国内最早用上电的地方之一。同一年的3月,美国百老汇开始用电,而上海则是当年5月在黄浦江畔点亮了中国第一盏灯。
不过,等到电灯真正在普通人家使用开来,那已经是1910年的事了。那一年,福州大家族刘家创办了福州电气股份公司,并在便于装卸煤炭的新港创办发电所。这一年,福州万寿桥、中亭街、仓山和三坊七巷的大户人家都拉上了电线,开始进入电气时代。随着事业的发展,到1915年,福州电气公司的办公楼在发电所旁竣工,这也就是现在依然屹立在新港河畔的福州电力博物馆。
【技术】跨乌龙江铁塔 曾经轰动全国
说到福州通电的历史,不得不说到的就是刘家。“经营福州电气公司的第一代人,就是刘家的兄弟刘崇伟、刘崇伦等几个,而第二代则是刘崇伟之子刘永业、刘洪业、刘涛业等兄弟。”为福州电力事业工作了一辈子的严拱钿是刘永业的女婿,因此对于长辈,他说,当年刘家人才辈出,经营企业的大多是“海龟”,因此采用了最新的科技和理念,让福州市民用电得到保障。
“位于乌龙江大桥旁那个不起眼的铁塔,当年可是全国最牛的建筑之一。”陈忠告诉记者,1935年,福州至长乐莲炳建起了福建省第一条33千伏跨江输电线路,全长22.6公里,跨越乌龙江,跨距730米,塔高54.9米,当时享誉全国,甚至在中国工程师学会《工程》和《电气》等杂志的封面大幅报道过。如今,这座铁塔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历史的一个见证。
【保障】经过两大战争 市民用电并没停
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先后开始,福州城也遭遇战乱,不过,福州的供电却始终没有长时间中断过。在抗战最激烈的时候,日军切断了福州与台湾之间的运输通道,煤炭也无法运抵福州,而福州电气公司的工程师们几经试验,就地取材,将松木经过加工后充当燃料,为战乱中的市民家提供光亮。
“新中国成立前,福州电气公司实际上已经在国民党的控制下,面临福州解放,当时就重新请刘家的人来主持。”严拱钿说,刘家就向国民党人提了两个条件,一个是欢迎解放军,另一个就是保证发电正常。果然,面临时代的变化,福州市民用电也得到了保障。让福州人至今仍印象深刻的2014年“麦德姆”台风来袭,福州电力仅用一天时间就修复受损线路,实现全部送电。
【服务】一百年前的福州 就有“社区店”
“一百年前,福州电气公司就能准确分析出整座城市的用电情况。”陈忠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上世纪30年代的公司营业状况图,详细地将成本、利润、用电区域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说,当年晚上从高处看万寿桥、中亭街等地带,已经能看到一片灯火,也印证了当年福州的繁华街市。
实际上,早在100多年前,福州电气公司就已经有了“社区店”的概念,为了方便市民,中亭街、仓山麦园、鼓楼南街等地都设立了服务点,甚至想要开设流动服务车为用电客户服务,不过,受时代的限制,并没有完全推行。时间过了近百年,如今,印有“95598”字样的抢修车穿梭于大街小巷成了榕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你用电,我用心”,这或许也是向福州电业的开创者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