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政事/深读·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绿化带上 惊现数米大坑
矢志教育 散尽家财育英才
居民楼外 地面崩塌下沉
有人乱倒垃圾 内河脏乱不堪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矢志教育 散尽家财育英才
陈嘉庚一生倾资兴学,创办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深入人心
陈嘉庚墓园鳌园
如今的集美学村
 

N海都记者 陈志坚/文 许茵茵/图

海都讯 去年10月21日,是集美学校101周年华诞,也是集美学校的创办人陈嘉庚先生140周年诞辰。一个世纪以前,华侨领袖陈嘉庚在闽海之滨的集美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校,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艰苦兴学历程,更是绘出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教育蓝图。

少年郎南下创业 兴学报国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在集美渔村的一个侨商之家。当时他父亲在新加坡经营米店和一家小厂,从小由母亲抚养他长大。17岁那年,陈嘉庚离开慈母独自南下新加坡,开始了创业生涯。那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一路摸爬滚打,最终创业有成,成为了东南亚著名的“橡胶大王”。

“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创业成功后,陈嘉庚最大的梦想就是兴学报国。

“1913年,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正式成立,这也是陈嘉庚在故乡集美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集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集美大学教授陈经华向记者介绍,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1925年,陈嘉庚又在集美连续开办女小、幼师、女师、师范、中学和水产航海、农林、商贸等专科学校;1926年办国学专门部;1927年办幼稚师范,并建有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

然而,陈嘉庚的办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沉重地打击了东南亚华侨经济,陈嘉庚公司于1931年被迫改组为有限公司。面对艰难境遇,陈嘉庚多方筹措,甚至毅然变卖家人居住的三栋别墅,所得的钱全部充当厦门大学的经费。这才有了海内外盛传的“变卖大厦,维持厦大”之美名。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弥留时他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并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他的灵柩被运回集美,在鳌园墓园安葬。

1994年,集美大学在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今,集美文教区轮廓已基本成形,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愿望终于在故土开花结果。

“诚毅”校训长留后人心间

在位于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内,有一块大木匾,上书两个大字——诚毅。这两个字也是集美大学的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如今,在集美土地上,陈嘉庚的精神正在被许多后人践行着。陈经华向记者介绍,今年82岁高龄的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静波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是集美航海水产学校航海科的一名学生。他如今仍在为集美校友总会的大小事务忙碌着,为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付出努力,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动他人,是“嘉庚精神的间接传递”。

据集美区新闻报道组副组长陈季玉介绍,每年10月,是嘉庚精神宣传月。“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八个字,是集美区对嘉庚精神核心的提炼。从去年10月份以来,集美区组织了一百多场嘉庚精神巡讲;在集美区的公园等公众场所,陈嘉庚小故事以及图本更是到处可见。陈季玉表示,这是为了让嘉庚精神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让嘉庚精神永驻。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