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章微
海都讯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及早发现并对症处理“肺部小结节”是预防肺癌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肺部小结节”影像检查上看得见,微创手术中却“摸不着”。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医生通过“金属粒子”巧妙定位无迹可寻的“肺部小结节”。运用这种新技术切除的20多例“肺部小结节”有12例是“早期肺癌”。
医生建议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如烟民、有肺癌家族史、煮妇等要定期查“低放射剂量CT”,以早期发现“肺部小结节”,避免癌变。
肺部小结节神秘莫测难定位创手术。
李旭说,但是,在微创手术中,大部分“肺部小结节”看不见,也摸不着,胸外科医生十分着急,容易误切和过度切除。这是困扰整个胸外科的一个难题。
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旭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和“低放射剂量CT”(放射量约为常规CT的1/4)在常规体检中的运用,“肺部小结节”或“肺部毛玻璃样病变”成了体检报告单上的“常客”。据文献统计,“肺部小结节”约有半数为肺癌或癌前病变,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对于影像上有怀疑恶性或随访中出现体积变大、质地变实的肺小结节,需切除。因为不能确定是肺癌或癌前病变,所以用不着进行“大炮轰蚊子”的开胸手术,而是选择“打几个小孔”的微头脑风暴用金属粒子定位
该怎么办呢?李旭和同事们开会时讨论,工作外闲聊,有时睡觉也在冥想。突然有一天,他们想到骨科都是利用X光让骨头“显形”,是不是可以植入一些金属材料来定位“肺部小结节”?
于是,从去年开始,他们在介入科医生的配合下,把1~2毫米的金属粒子送到“肺部小结节”。肺部就好比一大片海绵,被释放的金属球被“嵌”在“海绵”里不得动弹。CT照射下,含着“金属球”的“肺部小结节”显形,胸外科医生再一一切除。
李旭告诉海都记者,他们已经接连做了20余例“粒子植入定位后肺部微小结节切除术”,其中12位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明确为“微侵润癌”。“微侵润癌”是一种癌前病变,若及时发现切除,10年的生存率可达80%~90%。若是置之不理,任由其发展为肺癌中晚期,能根治(指能存活5年)的不到50%,生存时间较短。
多无症状高危需普查
李旭主任介绍,肺癌发病率居我省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我省45岁以上女性恶性肿瘤中也上升比较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止肺癌“夺命”的最好方法。约有一半的“肺部小结节”是肺癌和癌前病变,若及时发现并切除,可避免肺癌“夺命”。但“肺部小结节”患者绝大多数临床上无症状,相当部分的病例是在健康体检筛查中被早期发现。
他建议,45岁以上肺癌的高危人群,如大量吸烟史,有肺癌家族史,大量接触粉尘、烟雾,经常煮饭的厨师和家庭妇女需每年检查肺部,“低放射剂量CT”是一种很好的普查手段。发现“肺部小结节”后再到专科咨询,通过进一步检查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