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 关铭荣
海都讯 鎏的读音是(liú),它的本义是成色好的黄金,后来指一种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鎏专门指技法时,与“镏”可以通用。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陈向细先生长期研究传统文化,他说,在福建民间,一些人以为不是纯金的器物,外面又有一层金,就统统称为鎏金,这是不对的,没有分清“鎏金”与“贴金”的不同。
陈向细说,在旧时的福州,一些大户人家往往会供着佛像,很多都是鎏金的。鎏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
在古时候,这项工艺主要运用于宫廷。现在,如果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留下的鎏金器皿。虽然上面的金已经有一些斑驳,但仍可依稀看到当年的光彩。
现在,一些人把外层金色的建筑构件、器皿都称为鎏金工艺品,其实并不是鎏金,准确地说,应该叫作“贴金”,就是在器物表面全部或者局部贴上金箔(用黄金锤成的薄片)。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金箔技术开始广泛应用,鎏金工艺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感谢陈先生提供线索,奖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