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邱也栩/文 毛朝青/图
海都讯 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闽侯上街不少根雕技师已返乡过年,这比往年至少早了半个月。近日,记者深入闽侯上街采访发现,经济下行,根艺产品也受牵连,“寒流”持续,不少根雕企业营业额同比下降了一半以上。部分根雕企业艰难保本生存,苦苦支撑。由于生意冷清,一些铺面缩短了营业时间。
有些店面一天只开三五个小时
闽侯上街旗山大道建平村一带,大街小巷布满了密密麻麻上千家商铺,其中有不少都是“前店后厂、厂店合一”的家庭式作坊,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闽侯根雕一条街”。
1月28日中午,记者探访发现,“根雕一条街”显得十分冷清。有的商铺见不着人,有的商铺主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喝茶,还有的干脆约上隔壁的同行在门口打羽毛球。个别店铺更是处于关门转让状态。
“这两年生意都不好做。”华东木雕的老板翁建东主营香樟弥勒佛、关公、观音像等,早些年,好的时候一个月营业额有三五十万元,现在三五万元就算很多了,“总的来说,营业额至少降了一半”。
考虑到这两年做的多是熟客的生意,翁建东把店铺从临街位置搬到小巷内。“生意不如从前了,租金一年再花十几万元的话,得卖多少货才能补回来。”他指着店内的一尊高1.5米左右的关公像说,放到以前得卖2500元,现在1800元,能出手就得出。
记者留意到,华东木雕对面的三个门面的根雕店,铝合金门紧闭。附近的人说,这家店一个月就卖一点点货,店主也心不在焉,一天就开三五个小时。
往巷子里走,由于生意惨淡,有一些木雕厂已经不再作业,来自江西、四川的外来技师工人们早早收拾包袱回家过年,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以上。
名贵原料保值效果好
在不少根雕商人眼里,早些年经营大件根雕工艺品的人尝尽了甜头。“像‘清明上河图’、‘兰亭序’这样的,一件都可卖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可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在临街开铺的陈霖生说,这两年大环境不好,宾馆、会所、房地产等都不需要这类型的工艺品,根艺产品自然也会受牵连,做大件的经营户已倒了一大批。
相当部分的经营者转型改做小件根艺产品。比如伟人像、花鸟、弥勒佛,小到连“蚂蚁”(放大版)都做。购买对象也基本都变成了私人,以往批量采购的没有了。
蜂拥做小件根艺品也让这个领域的利润直线下降。艺雅阁佛珠的黄阿本直摇头,说大家都做这个,生意自然好不了。像他卖的挂饰菩提子,以前每挂能卖100元,现在30多元还没人要。
业内人士说,当前根雕产品的价格呈现两极分化,普通的产品售价整体下跌,但精品、收藏品的价格仍上涨两成左右。物以稀为贵,名贵原料包括海南黄花梨、檀香、沉香、小叶紫檀等,保值效果还是很好。
应对“寒流”宜加大转型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上街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2013年交易额近30亿元。上街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根雕生产、销售基地。2013年3月,闽侯县还荣获“中国根艺之乡”称号。
针对闽侯根雕业遭遇的这场“寒流”,闽侯县根艺协会会长吴杰认为,前几年经济形势好时,整个行业一直往上走,这两年确实有点停滞。
吴杰说,闽侯根雕的厂家和经销商从最早的一两百家,发展到现在的一两千家,数量翻了十倍,出货量多了那么多,需求又徘徊不前,价格下跌也是必然的。
吴杰认为,如今在“寒流”影响下,企业一来要走出去,变被动为主动,多参展推销自己,可缓解经营压力;另一方面,闽侯根艺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批发走量为主,多数产品的附加值都不高,行业也可借此机会,加大转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