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1版:城事/深读·家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小区私家车位流行与邻共享
尊师传理学 千古留佳话
周末 工艺大师教你慧眼识壶
过道放油桶 居民被吓坏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闽学鼻祖”杨时“程门立雪”——
尊师传理学 千古留佳话

杨时墓前的亭子上写着“倡道东南”,因杨时把二程的学说传到南方
 

N海都记者 宋晖 文/图

海都讯 “闽学鼻祖”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流传甚广。“杨师”程颢病逝后,杨时继续从学程颐。他与好友游酢拜见师傅时,大雪纷飞,但见程颐坐在院堂火炉旁的椅子上闭目养神,便在堂下恭候。待程颐醒来,发现杨、游二人站立右廊,头顶积雪。而当时的杨时年已不惑,早已名满天下。此后,杨时“程门立雪”的尊师佳话传颂至今。

记者专程赶赴杨时的故里三明将乐县探访,发现杨时除了尊师重教外,还有太多的价值值得挖掘,比如他的为官清廉、提倡节俭。

尊师重教精神在将乐传承

将乐县不大,但留下了太多与“程门立雪”有关的痕迹:将乐县最高学府将乐一中就是由原先杨时所创办的龟山书院衍化而来,学生宿舍、图书馆等的命名也都与程时有关;而县城有5座桥,最新建成的一座被命名为“立雪桥”。

杨时在坊间的传说还有很多,“教太子书”的故事就与他的为官惠民有关:传说中,他75岁退休请辞,教太子,教了一首福建的民谣:“山无粮,水无税”。皇帝查看太子的作业,把这首民谣念了出来。杨时说皇帝既然已经说了“无税”,那就请皇帝减免福建的税收吧。皇帝果真就减免了老百姓的税收。更传奇的传说是:晋代在将乐城北龟山龙池,有陨石落下,形成了“落星穴”。村民说是文曲星下凡,500年后必有贤人,而500年后杨时正好出生在这个村庄。因此杨时的出生地被命名为“德星坊”(现在北郊古镛镇龙池社区)。

杨时尊师重教、刻苦治学的传统,在将乐有着很好的继承。将乐县党委高级讲师、福建省将乐杨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胜龙告诉记者,如今在将乐普通农家的厅堂里都会摆放牌位,上面刻着“天地君亲师”;而从明代至今,每年三月三都是将乐的“光斋节”,都要请老师来家里,喝只招待贵宾的擂茶,这个节相当于当地的教师节。

倡道东南朱熹是他三代弟子

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成就者算得上是朱熹,而朱熹则是杨时的三代弟子,可以说没有杨时就没有朱熹的理学成就。

杨时把以周敦颐、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濂学和洛学,从北方引进到福建和南方诸省,为闽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对中国文化重心南移以及闽文化的开发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

杨时一生精研理学,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他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罗从彦、李侗、朱熹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影响甚至扩散到国外。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宋使者到高丽(今朝鲜)时,当时国王还急切地问:“龟山先生安在?”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杨时辞世,终年83岁,葬于将乐水南乌石山麓。墓地是杨时自己选的,他特意选了坐南朝北的走向,一是向着故里;二是希望国家收复失地;三是面向他毕生视为师傅的二程的方向,也许他仍记得师傅程颢在他南归时,送他的“吾道南矣”的寄语。

刚正清廉立家规“俭以养德”

除了“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还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坚决反腐的楷模。

杨时一生当了三十多个官,每赴一地,民众必欢欣鼓舞。在他任萧山县令时,率百姓筑湖,解决了当时周围农田易旱易涝、连年受灾的问题。萧山百姓为点赞杨时的功绩,为他建了“生祠”(活人的祠堂)。

在浙江余杭县知县任上,杨时还和当时的高官蔡京斗了一回。蔡京母亲去世,要占用农田,在余杭开个人工湖。杨时不畏权贵,坚决抵制其害民之举,成就一段佳话。

此外,杨时还是勤俭的“楷模”。杨时第三十二代后裔杨学礼告诉记者,杨时为了教育儿孙“俭以养德”,特立下这样的家规,翻译成白话就是:“三餐饭蔬,不论脆甘酸苦,只要是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论布料精细,只要合身,就不许挑挑拣拣;所处房屋,尽管简陋,只要还能居住,就应安居乐业,不要羡慕别人雕梁画栋;故山田园,先祖遗留,应该守其世业,不可增营地产,侵犯他人利益。”杨时辞世后,“身后肖然,家徒壁立”。

杨时(公元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将乐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八岁时便能指物赋诗,人称“神童”;十五岁到邵武游学,潜心经史;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登进士。1081年,杨时前往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程颢逝世后,转师程颐,其间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杨时晚年致仕归乡,以著书讲学为事,著有《杨龟山先生集》四十二卷。1135年卒于正寝,葬于将乐水南乌石山。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