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印尼古港访海丝 文莱寻梦信同源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尼古港访海丝 文莱寻梦信同源

印尼三宝垄的三宝庙有一尊十余米高的郑和雕塑,庙里的香火很旺
印尼中爪哇省政府文化与旅游局局长普拉斯蒂约·阿里波沃(左一)接受海都记者专访
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向海都记者(左一)赠送会旗纪念,主席陈锡石(右一)被聘为本报海外观察员
 

海都记者出征海丝十国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千年轮转,同样一条路,让东南一隅的福建再一次超越了地理的局限。

海都采访团兵分四路,开始沿着祖先开辟的航线,踏上重访印尼、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印度等东南亚海丝十国的征程。

N海都特派记者 吴月芳 林洪涛 观察员 薛毅松 文/图

海都讯 从福建出发,一路向南,海都采访团第一站来到了本次行程的最南端国家——印度尼西亚。1月3日凌晨,踏上爪哇岛西部城市雅加达,重走海丝路也就正式开启。

在印尼雅加达古港、古城边走边看,你还可以嗅到它航海时期曾经的沸腾,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丝丝中国印迹。在印尼三宝垄,这座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城市里,你可以感受到当地人和华人对三宝公(郑和)的信仰,以及深厚的中华烙印。

1月8日,我们来到了文莱,虔诚的信仰、丰富的石油,带着对君主的仰慕,文莱人不紧不慢的生活有极强感染力。这里同样有抹不去的海丝印迹:文莱有一座主祀泉州南安诗山广泽尊王的中国宫庙。

海丝印迹

印尼雅加达:以航海时代的风姿屹立

在雅加达居民的概念里,他们的古城,是18世纪荷兰人统治时期建造的老房子。来自中国的印迹,需要你耐心寻找,比如偶尔出现的汉语商铺招牌、东一座西一座的宗祠宫庙。

当地最古老的地区在它的西北海岸,也是在芝利翁河水流入雅加达湾的地方。这里曾有印尼繁荣的港口,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欧洲以及本土各群岛的商人,都会在这里交换商品。

行走在雅加达,你能嗅到和古港泉州相似的气息。曾经都是港口城市,这里从港口通往市区的水系发达。如今,芝利翁河早已失去了运河的作用,但流水依旧,两岸石头砌起,仍然发挥城市排水的作用,也增添了城市的美观。

巽达卡拉巴海港也被称为“帆船码头”,因为当年水上贸易发达,留在史料里的街道名称也别有意思。比如“KO⁃PI JALAN”,意思是“咖啡街”,“咖啡”的发音和闽南语是一样的。还有“胡椒街”、“丁香街”,甚至还有“石斑鱼街”,当年港口的繁荣可见一斑。

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唯一宫庙香火源自泉州

中国和文莱源远流长,往远了说,能追溯到明朝呢。

1408年,渤泥国国王曾率领王公亲族150人到中国朝贡,后来国王因病客死南京,明成祖下谕将其厚葬在雨花台。这座墓成为我国现存仅有的两处国外帝王墓之一,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往近了说,在5000多平方公里的迷你王国里,有一座中国宫庙“滕云殿”,主祀的神仙正是祖庭泉州南安诗山的广泽尊王。大约每五年一次,主位一尊略小的神像要到南安“回家看看”。

现在的滕云殿是1958年另行择址修建的。滕云殿的土地由现任文莱苏丹陛下的父亲赠送,除此之外,老国王还捐了文莱币4万元给滕云殿。除了广泽尊王,滕云殿还有玄天上帝、关圣帝君、保生大帝、哪吒三太子、注生娘娘、福德正神、虎爷公,都能在闽南找到相同的信仰。滕云殿里还保留着老宫庙使用过的旧柱础,据说是早年专门从福建定制的石柱。

每年中秋节时,滕云殿都会举办华人庙会,吃月饼、办大型灯展,还会请厦门翔安戏校现场演歌仔戏,常常吸引很多华人华侨,也有当地人来看。

“当地人为什么会看歌仔戏,他们听得懂吗?”

“听不懂,但看得懂,文化的东西是互通的。”

各方声音

“欢迎来自中国的亲人”

普拉斯蒂约·阿里波沃,印尼中爪哇省政府文化与旅游局局长

在印尼期间,印尼中爪哇省政府文化与旅游局局长普拉斯蒂约·阿里波沃接受海都记者专访。

海都记者:来中爪哇省旅游的外国客人多吗?

局长:2014年统计,来中爪哇省旅游的外国人有408000人次,其中75%的游客都是冲着我们省的世界奇迹“波罗浮屠”去的,来三宝垄旅游的大概只占10%。

海都记者:中爪哇省如何定位旅游业?

局长:我们重视旅游业发展,设计鸟的卡通造型作为形象大使,名字叫“格伯棠”。对印尼国内游客而言,这里的游客吸引力排第三,在巴厘岛和雅加达之后;对国外游客来说,则排名第六。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新角度,或许能带来更多的外国游客。

不久前,我们还邀请了这里的华人座谈,讨论如何吸引游客,可以来这里欣赏关于郑和的遗迹,品尝“润饼”等中国美食。还有中爪哇各个县的舞蹈也都是非常棒的,各具特色。

海都记者:中爪哇省和福建省的文化旅游方面,今后能否建立更深的联系?

局长:据我所知,中爪哇省和福建省结为“姐妹省”有10年了。去年8月,福建省组织了20人的文艺表演团队到中爪哇表演,还有一些画家同行。现在这些照片还放在中爪哇省政府入口处的海报墙上。我们中爪哇的省长和副省长都拜访过福建,明年计划也派出表演者到福建展示。

“文莱华商应更多地向外发展”

陈家福,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

在文莱期间,“文莱-中国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家福接受海都采访团专访。这个协会自2005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和文莱经贸交流合作。

陈家福看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但他认为,要把这些政策和想法落到实处,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于当前文莱华商的情况,他认为,目前华商创新意识还不够,从事的还多是一些传统的行业,活力不强,这些都是长远发展的限制。“华商应更多地向外发展,多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商会展会,通过这些平台打开新思路。”

他说,“东盟一体化”对文莱华商来说有很大的好处,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他都会参加。“我们会扮演好协商单位的角色,服务会员,把所有的东盟及中国的资讯带给我们的会员,帮助中国企业走进文莱,同时也帮助文莱企业向中国发展。”

四位海外观察员受聘

在印尼雅加达,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主席陈锡石、华文报刊《讯报》驻雅加达分社社长周巧花,受聘为本报驻雅加达海外观察员。

周巧花女士的先生祖籍南安。印尼华文媒体共有8家左右,她所就职的《讯报》总部在苏门答腊岛,这份报纸在印尼许多华人生活区域发行。对中国提出“一路一带”建设,一直关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动向的她并不陌生。她表示,今后彼此可以配合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报道。

在印尼三宝垄受聘为本报海外观察员的强尼,是祖籍福建莆田的第二代印尼华人,早年在三宝垄当过学校老师,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做翻译和导游。强尼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游轮上的专业讲解员,将海丝的知识推介给更多的人。

在文莱,滕云殿董事会董事长蔡天仁先生欣然受聘为本报在文莱的观察员。蔡先生说,因为广泽尊王的祖庭在泉州南安,以后有很多机会再到福建。他和我们约定,下次到福建再见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