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吕蕴岚/文 毛朝青/图 实习生 张瀚
海都讯 新春佳节的脚步近了,孤寡老人期待有人上门拉家常,在外漂泊打工的盲人盼着有人送他们踏上返乡的列车,还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满心希望能出门逛逛热闹的街道和公园……目前,上千名海都义工活跃在助老济困的各个领域,在寒冬中默默传递着温暖。昨天上午,海都公众社工服务中心举办首届海都义工表彰联谊会,100多名义工代表来到现场,分享公益成果与经验。
海都义工已达2000多人
回首2014年,海都义工组织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认同与支持下,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已有来自心理、法律、医疗、文娱、环保、助老助困等领域的志愿者2000多名;同时与各级政府、30多家公益机构、十多所高校建立良好联系,整合各方资源,开展50多场公益活动,惠及2万多名社区居民,影响广泛。
其中,海都社工中心与仓山区委文明办、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启动的“益动社区”微公益支持项目,分别向福州9家公益机构提供2.5万元小额项目资金支持,协助开展鸟巢书屋、环保酵素、保护鸟类、居家护理等微公益项目,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年人,赢得社区居民和校方的普遍赞誉。
昨天的活动现场,主办方为蓝调造型、永恒鑫家电维修、良友心理咨询室、韦达律师事务所、闽江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等5个优秀义工团队颁奖,并对11名优秀义工进行表彰。义工代表们感谢海都社工服务中心搭建起公益平台,让义工之间也能有效地沟通联系,相互学习借鉴,为更多的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帮助。
画画义卖 善款捐给贫困老人
72岁的吴金华依伯面前摆着一个小型捐款箱,箱内有百元大钞,也有角币,这是他多年来在街头义卖画作所得的善款。
吴依伯是长乐人,幼年家贫,读了专科学校后进入福州美术工厂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长期的求学,评上国家高级美术师。他平时为人热心,经常为社区或者单位义务作画,布置各类场所,2004年退休。退休后,吴依伯闲不住,上街作画或者给人画肖像,作品不开价,市民们随意将钱放进捐款箱即可,计划等箱子满了就取出钱来助人。多年来,他获得过支持和赞誉,也遭遇过误解和冷落,但他仍乐呵呵地坚持下来。
两年前,吴依伯查出胃癌,动手术切除了胃。有人劝他将捐款箱里的钱取出来用掉,这原本就是劳动所得,不算亏心钱,吴依伯不同意。昨天,他在义工们的见证下,取出箱子里的钱,又额外捐赠1000元,委托海都社工中心将钱送到社区贫困老人手中。他松了一口气,“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只是想利用自己的小小技艺做点公益,回报社会”。
橄榄树义工 助盲人春节回乡
春运返乡,对盲人打工者来说,是一次甜蜜但倍加艰难的旅途。进入1月以来,福州橄榄树助盲义工团队的40多名骨干义工就奔波在社区与火车站之间,一趟又一趟地把盲人打工者送上车。义工们为盲人打工者背负行李、引路,与火车站工作人员沟通,直到送上车,与列车长交接完毕,才算完成一趟任务。
团队副理事长林向荣说,义工全部是兼职,在工作之余投身公益,所有费用“AA”。目前福州市约有2万名盲人,义工们寻访到生活贫困的盲人家庭,承担起定期陪伴他们出行购物或看病的任务,此外也征集社会钱物为他们提供资助。团队举办过4届趣味运动会,也组织活动让盲人出门走走逛逛,接触社会。林向荣说,一次,他带一名因工伤致盲的老人去西湖公园,老人20多年没出过家门,激动得流下眼泪,那一刻他百感交集,既心酸又欣慰。
义工们发现,很多盲人夫妇的孩子是正常人,但生活环境导致其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专业引导;加入海都义工组织后,他们与心理专家团队取得联系,为盲人的孩子提供心理服务,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3岁小义工成孤老“开心果”
宋若男曾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女儿妞妞出生后,她成为全职妈妈。她长期投身公益,妞妞刚牙牙学语,她便抱着女儿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妞妞很快成为海都义工团队的小明星。
宋女士说,如今,3岁的妞妞很大方,对老人表现得很亲善,给许多贫困孤寡老人带去欢乐和笑声,她作为母亲深感欣慰,“我希望通过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孩子爱社会、爱他人、尊老爱老的观念”。
如果您也有时间、有技能、热心公益,可拨打95060或者加入海都义工群(QQ号:228717041)加入海都公益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