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2版:教育/小记者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记者逛闽博感受浓浓“虎纠味儿”
把课程装进口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民俗展、听民俗讲座、剪“福”字、吃光饼……
小记者逛闽博感受浓浓“虎纠味儿”

孩子们跟着吴乃心老师学习抱拳作揖,互相拜年
孩子们认真剪“福”字
 

N海都记者 李建芳 实习生 郑琳琳/文 海都记者 许毅栋/图

海都讯 观看民俗风情百图展,听羊年贺岁话民俗讲座,再来个现场剪“福”字,吃上美味的光饼……福建博物院与海都联合主办的“让福州民俗‘动’起来——小记者逛闽博”活动,2月11日上午在福建博物院拉开帷幕,300多名海都小记者和家长来此感受福州民俗,给自己的寒假生活抹上一股亮丽的色彩。

亲子一起忆童年

“妈妈小时候就玩过粘蝉,还是用蜘蛛网来粘的。”在福州民俗风情百图展的展示厅,海都小记者、西峰小学郭恺睿同学的妈妈,一边看着童趣图,一边向恺睿介绍。

贴春联、赏花灯、祭灶王爷、吃太平燕……民俗风情画家陈友荣先生,创作出百余幅清末民初的福州民俗风情画,从童趣、节庆、美食、工匠、商贾等五个方面,生动再现了老福州的民俗文化,并在福建博物院展出。

一幅幅图勾起了小记者家长们的儿时回忆,也让小记者们备感新鲜。鼓楼实验小学的黄善泽小记者说:“没想到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游戏这么有趣!”

听老福州的故事

“小朋友们站起来,抱拳作揖互相拜个年。”“羊年贺岁话民俗”讲座开始了,福州电视台《攀讲》栏目执行监制,福建博物院的优秀志愿者吴乃心老师,一开场就教起了传统拜年姿势。

随后,吴老师从粘蝉、打橄榄、乘凉、写春联等十七个民俗入手,讲述老福州的故事。“一粒丢过溪,对面阿妹是我妻……”讲到动情处,吴老师在现场用福州话唱起《一粒橄榄》这首民谣,孩子们也跟着吴老师学了几句。

吴老师现场还传授了正确贴春联的方法:现代的春联张贴法,要根据横批的方向来定,如果横批是从左到右写的,那么上联就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把“福气”带回家

对折、折叠、勾画……孩子们最后一项“任务”是剪“福”字。心灵手巧的他们,在福建博物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一完成了作品。看到自己亲手剪成的“福”字,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要带回家贴起来。

活动临近结束时,福建博物院还为参加讲座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份光饼,孩子们一边品光饼,一边听光饼“背后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春节快到了,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虎纠味儿’,学到老福州的传统习俗,也增长了知识。”小记者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

发送时间:3月6日之前,将作品的电子版(微展览要求拍摄不同角度的5张清晰照片)、作品简介以及作者个人简介发送至邮箱minboshejiao@sina.com。届时,主办方会组织专家进行评选,获奖作品可在福建博物院展厅公开展出。

特别说明:未参加2月11日现场活动的青少年学生,也可以参加此次征集令活动。

□征集令

寻找身边的福州年味

你眼中的老福州是什么样的?这个春节,用你手中的笔、照相机、脑中的创意,和福州民俗来个“亲密接触”,感受不一样的寒假和春节生活!福建博物院与海都报联合向青少年学生发出倡议——寻找身边的福州年味。

投稿形式及要求:本次活动的投稿作品形式为民俗征文或立体小展览或微视频(三者任选其一)。主题围绕“寻找福州的春节”及过年的习俗进行创作,具体要求如下:

1.民俗征文:500~800字(要求一人独立完成);

2.立体小展览:样式为立式展板,由三面长120cm、宽80cm的纸板组成,立体空间为120cm×80cm×80cm。每一面上可以设计手绘、印刷、粘贴等各种形式的平面图案、立体图案以及文字内容,三面纸板围成的区域中,还可以放置纸做的动物、植物、建筑等模型。可一人独自完成,也可以家庭为单位或多人组队(但不超过六个人)参赛。

3.一分钟微视频:拍摄设备不限,视频的格式要设置为MP4格式,作者需进行初步剪辑、配音配乐等制作。可一人独自完成,也可以家庭为单位或多人组队(但不超过六个人)参赛。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