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闽闻·环球时评·气象
3上一版
 
长乐又现豪车婚礼
孔雀“越狱”屋顶漫步
春节文化别只剩下“吃”
垃圾站前有人焚烧垃圾
今明两天 福州暖湿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文化别只剩下“吃”

 

距春节除夕已然开始倒数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然而,不论是小年吃关东糖,还是春节吃饺子,仿佛大多数人对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记忆只剩下“吃”了,但即便如此,人们对“食俗”背后的真正含义也并不了解。其实,中国文化许多深远的智慧都蕴藏在了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里。

什么叫除夕?“除”是扫除、清除之意,“夕”就是最后。也就是说,在春节来临之前的最后七天,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大扫除”。除了要打扫屋内的灰尘,更重要的是清除人心中的垃圾与污垢,反省过去的行为。等到大年初一,正式迎来新年,万事万物都开启了新纪元,人的生命成长也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这是一个心想事成的起始点。

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又是什么意思呢?“饺子”就是“交子”,“交”是相交之意,“子”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位,代表万事万物的开始。“春节”代表春天的开始。正值冬去春来之际,我们来包饺子,饺子里面有馅,外面有皮,以面皮包裹着馅料,寓意着此时天地之间的状态——阳在内,阴在外,阴阳相交。

另外,“饺子”的形状就像种子,万物的种子里都有一个核,这是能让事物生长、生存最宝贵的东西,也是人之所以成人的重要资粮。有了种子,才能生发,方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包饺子的时候,会用手窝出花边来,就像是春天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了一小圈嫩芽,彰显着生命的无限希望。

贴春联的习俗,最早起源于道家文化。古人把符咒刻在桃木上,用来驱邪。后来,便慢慢演变为经典、祖训写在桃木上,以警示后人、垂范子孙,民间的春联便是由此而来的,逐渐写上了祝福、美好、喜庆的内容,寄予了一年新始的好寓意。

通过对传统民俗的简单解读,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无穷的智慧,和教化人心的功用。但现在中国人过节只注重“食俗”,这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而造成的。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教化的力量。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风俗、仪式被当成“糟粕”剔除出去了,这是因为人们对这些事物没有进行深入的认知与彻底的研究,便将其摒弃了。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仍然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光芒,就是最好的证明。

笔者认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从两个方面做: 一是“从内而外”,不仅要从“外在形式”上重视,更要从“详明内容”及“深挖意义”上继承发扬。

二是“从外而内”,先从形式、仪式做起,然后赋予它文化内涵,融入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传统的民风民俗都亟待恢复,但不能仅从形式上恢复,更要认知它的寓意,就如中国古代讲的“格物”,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史为鉴,了解它对现在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毛传文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