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1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里山外两栋楼一村人的两个家
来客送橘年夜饭必吃鱼丸
索桥乡梦
年前赶圩 寒暄重于买年货
财神过生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漳州平和
年前赶圩 寒暄重于买年货

年前赶圩,意味着进入过年的节奏
 

N海都记者 吕蕴岚文/图

海都讯 农历腊月廿七一大早,漳州市平和县霞寨镇黄庄村,67岁的农户郑榕溪骑上摩托车,前往镇上的集市。出门前,他和家人说:“我去赴圩了。”

平和县以生产琯溪蜜柚为主,在平和以及附近的客家聚集地,口语中一般把乡镇称为“圩”,把约定俗成的集市固定交易日称为“圩日”,赶圩也叫“赴圩”。

腊月廿七,霞寨镇的“圩日”,农户把粮食、农产品挑到圩上,商贩们把城里的商品运到圩上,一时间人山人海。说是赶圩,莫不如说是年前亲朋好友的寒暄日。在圩上,老郑不断遇到亲友,东西没买多少,倒是不断停下来寒暄,一个上午就已经快过去了。“如今过年要买的东西,超市都能买到,外出求学、工作的孩子也会带来各种新鲜玩意儿,‘赴圩’更像是对传统的传承。”老郑说。

虽是如此,老郑还是买了两大包年货,“按照风俗,一般店家营业到大年三十上午,等正月初五左右才恢复营业,有些年货还是得提前买好。”

圩日还有种特殊的功能——相亲。老郑说,几十年前,男女婚嫁主要由父母做主,普遍采用“相亲”的形式来选择对象,圩日是相亲的最佳日子。在媒人的牵线下,双方父母带上各自的孩子在圩上的饭店会面,此风俗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

农历腊月廿八,老郑又去集市买各种年货,“平时只有农历逢四、七是圩日,到了年前,每一天都是圩日”。

大年三十,一连串的鞭炮响,预示着年已到来。整个白天,老郑一家忙着准备年夜饭。平和的年夜饭原本也叫“围炉”,一家人围着桌子坐成一圈,桌子底下,放一盆炭火,一来可以让全家更加温暖,二来还寓意来年和炉火一样,越来越旺。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