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世泉/文 毛朝青/图
海都讯 赶墟在不少城里人听来已经相当陌生,但是在农村地区,这种交易方式仍然十分火热。昨天是正月十七,正是闽清坂东镇“十八坂”开市的第一天,不少附近的市民来到坂东“凑热闹”。海都记者也前往闽清,感受传统墟市的火热气氛。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闽清县坂东镇的墟市现场。在现场,车辆已禁止通行,唯有行人才可以通过。街道两侧,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还有不少商贩提着各类商品,沿街吆喝着。墟市之中,内蒙古的毛地毯、山西的刀削面、新疆的核桃,传统的农家竹木制品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风味小吃等各种商品应有尽有。
“跑过这么多墟市,最热闹的要数坂东‘十八坂’了。”在一家服装店铺里,来自永泰的商贩杨女士说,这已经是她第七年参加“十八坂”了,每年这个时候她都忙不过来。“大年初十就开始忙着进货,就等着这天的到来。”每年“十八坂”都会给她带来不少的客源。
记者看到,墟市上有很多传统的手工制品,平时很难买到,例如手工制作的木桶、蓑衣等。此外,墟市上的商品比市面上便宜不少,不少赶墟的市民手上都提着商品。
据了解,闽清“十八坂”传统墟日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末年,由群众自发交易农产品、农具等,形成了不固定的集市开始,吸引周边的永泰、尤溪、南平和古田等地群众前来参加,发展成为福州地区最负盛名的传统民间集贸“墟市”。至1830年后固定为每年正月十八日前后在坂东镇举行,故名“十八坂”,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