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有着近700年历史,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宁海初日”所在的宁海桥,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就“扛着”一座作为交通要道的水泥桥。为缓解宁海古桥的交通压力,自2012年9月18日开始,在古桥下游120米处,新桥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桥建成后,古桥能否甩掉多年的“包袱”,重现“宁海初日”盛景?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解。
石板古桥 建于水深浪大处
宁海桥古为宁海渡,位于距莆田市区约15公里的木兰溪入海处。木兰溪将兴化平原分为南北洋,在建桥之前,两岸的老百姓往来要乘渡船,十分不便。到了元代中期,龟山寺僧人越浦发起募捐建造了这座桥。
记者了解到,宁海桥所在位置溪海汇集,浪大水急,工程艰巨。越浦借鉴宋代蔡襄在泉州建造洛阳桥的技术,先用大批船只运来大石块,投于水下,筑成一座水下大堤,再在堤上养殖牡蛎,经生长繁殖,连成一片来胶固桥墩,将石桥粘成整体,这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越浦利用退潮机会,在堤上建起14座船形桥墩,形成15个桥孔。
据悉,宁海桥全长225.7米,比福建省著名的五里桥和洛阳桥的跨径还大。到公元1334年,宁海桥终于全部建成。从明到清,宁海桥经历7次重修。早在1961年,宁海桥就被省政府列为莆田首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32年“桥上桥”破损严重
昨日,记者来到宁海桥看到,在桥的两端各有两尊戴盔披甲、手执长剑的“桥头将军”。细看之下,才发现这是一座“双层桥”,公路桥将宁海桥牢牢地“罩在”下端。据了解,这里是涵江通往黄石方向的重要通道,每天交通压力都较大。
据记者了解,水泥桥建于1983年,距今已有32年。记者看到,“桥上桥”对古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几乎每节桥面两侧的栏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地方还被套上了捕鱼网。黄石的江先生告诉记者,当地一些渔民将古桥作为垂钓场所,导致古桥桥墩和栏杆破损严重。而古桥上方的水泥桥又常有大型车辆通过,使得桥面出现不同程度断裂,成了“危桥”。
为缓解古桥的交通压力,从2012年9月18日起,宁海新桥正式动工建设,目前主桥桥面正在加紧施工中,将于明年8月完成。
复原古桥需经鉴定
按照计划,新桥建成后,将对宁海古桥进行复原,并拆除古桥上的水泥桥。莆田市文管办主任连金焰介绍,由于古桥长时间受到挤压,桥墩已经下沉,几乎是靠水泥桥墩在固定。此外,古桥地基处又是烂泥区,如果盲目拆除水泥桥,可能造成古桥地基不稳。
“漳州也有一座类似的古桥,由于地基不稳,最后只得保留现状。”连金焰说,新桥建成后,桥梁专家会对古桥周边的地质、水纹等进行鉴定,并重新规划维修古桥,届时才能确定能否拆除古桥上的水泥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