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千年乡俗 圈灯闹元宵
停下脚步 赏街头春景
部门抢救性录制 预计今年出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3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乡俗 圈灯闹元宵
圈灯是莆田涵江萩芦镇崇圣村传统的闹元宵方式之一,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村中每户人家持灯笼串成近2公里长龙,祈求新年五谷丰登
每户串起5个灯笼,灯笼里放着蜡烛或者小手电
天色完全暗下,灯龙穿过街道,映出一片红火
 

N海都记者 陈小芳/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是古时对崇圣村元宵盛况的真实写照。除了朝拜仪式,圈灯也是村里闹元宵的经典项目。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晚上,村里各家各户都要准备5个灯笼,全村一起串成灯龙绕行,祈求新年丰收。

据了解,崇圣村元宵圈灯是山区特色文化民俗,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沿袭旧俗风雨无阻

萩芦镇位于涵江区北部,傍晚6点,天空已经下起了小雨,萩芦镇比以往冷了许多,但这并没有影响村民们圈灯的热情。在崇圣村岭下空地上,村民们已经拿着自家的灯笼,等待两位村民里选出来的“福首”。福首手持龙头和尾,带领灯队游行。各家的红灯笼都是5个,用铁杆串起,灯笼里放蜡烛或小手电筒。全部亮起后,闪烁着一片红光。

礼炮三响,鸣锣清道,女子腰鼓队奏出古朴悠扬的乐曲,灯龙游行就此开始。村民们点起火堆,灯龙从旁绕过。

据村民介绍,数年前圈灯时都要抬着神座一同出行,火堆便是给神座“烘脚”用的。现在虽取消了神座同行,但这一传统还是得以保留。在锣鼓的相伴下,村民们手持灯笼穿过泥泞小道,绕着全村一圈走到了水泥大道上,所到之处鞭炮礼花不断。

队伍游行到村中最大宫庙——崇圣宫后,灯龙要在广场上绕上两圈。到崇圣宫出口时,每家都领上两个橘子,寓意大吉大利,随后便各自返回家中。全程大概6公里,耗时1个半小时。

圈灯日也是团圆时

村里的古稀老人曾大爷告诉记者,崇圣宫建于隋末唐初,圈灯历史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七,宫里的神座都要被请到各社去朝拜,仪式完成后神座再抬回宫中,但随行的‘天兵天将’们还在人间游玩。游灯也是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小神们请回崇圣宫内。”曾大爷说,这是圈灯的另一层面的意义。

曾大爷介绍,崇圣村大约

有900户的人家,灯龙则分成福崇社、福兴社和福安社三队。每队都有数百米,从不同路线往崇圣宫会合。“全部连起来的话,大概接近2公里长。”

“圈灯和年三十一样,有团圆意义。”曾大爷说,村里很多人都在外地打拼,但圈灯结束后才会离开。至农历正月二十圈灯结束后,崇圣村的元宵才正式画上句号。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