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8版:政事/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州城守前路13间违建店铺被拆
林森故居:青芝山上建陋舍
老睡不好 或是电子产品惹祸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森故居:青芝山上建陋舍

林森(1868—1943年)
位于仓山的林森故居
青芝山上的林森藏古塔
林森自己建的啸余庐,深藏在青芝山中
 

N海都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海都讯 “闲来垂钓柳阴边,好趁斜阳雨后天。碧藻重重鱼队队,清风拂拂水涓涓。静看濠濮生机活,默念尼山道力坚。一曲渔歌一篇咏,归来看我也如仙。”这首诗出自民国时代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手,他将心中的隐士、佛道写于笔下。

林森是福建第一个印上邮票、钞票的人,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有辛亥革命元勋,民国首任参议院院长、国民政府主席等等。

说起他在福州的故居,有多处,闽侯尚干凤港村的出生地、乡绅建造的仓山林森公馆。很多人认为他位高权重,身在仕途身不由己。其实,不光他的诗写出了隐士之心,他还曾亲手在连江琯头的青芝山上建造陋舍。只要有时间回到家乡,他都会在上面小住几日。

半山小屋面朝大海

从连江琯头下高速,开车不到5分钟就可以到青芝山脚下。青芝山又名“百洞山”,来到山上之后,才感受到“百洞”名不虚传。

在山上寻访林森故居,沿着石板路在山中行走,眼前总是出现形状怪异的巨石,巨石相叠在一起,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山洞,林森故居就建在“虎洞”附近。

前往虎洞的路上,必须经过一个低矮的小山洞,山洞上刻着林森亲笔题写的“不为米折腰”。可要经过山洞,必须弯腰才能经过,实在有趣。

故居是传统的砖木结构,两层高5米左右,建得很是精致。门上一面书曰“常关”,门匾题“啸余庐”,意虎啸之余,退休终老之志。一层大厅正门,正对着一个巨大的木质“心”字,右侧挂着林森的巨幅油画像,边上是于右任书写的对联。画像边上的墙中,还嵌着一块巨石。房子背后紧挨着山体,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山洞,这里就是原来的厨房。二层房顶有一道小门可直通山脊。

站在一层的台阶上,举目就可以望见闽江水悠悠向东流汇入大海,高层楼房、高速公路、港口尽在眼前。遥想当年,林森在此建宅,每日举目四望,山海大观一览眼中;乡野气息扑面而来。

林森族人、闽江学院历史系林友华教授,描绘出了林森在这里的隐居生活。林教授说,林森原来住在附近的青芝寺梅花楼内,可游人较多,难得清静。后搬到啸余庐内,生活极为简单,文墨书信亲自动手,日常生活自己料理。不时去寺庙农舍,与寺僧友人攀谈,或者花草树木梳理,很是闲适。

回故里捐巨资建校

林森留下不少老照片,照片中的他常是一身长袍、鹤发童颜,眼神安详,一副标准的传统学者气质。

林森在青芝山上的简易小楼和南京故居都比较狭窄。在《林子超先生纪念集》、《林公子超遗集》等书中,都提到他节俭的故事。他到重庆之后,每天限制买两角钱的肉。初到还能买斤把肉,后来物价高涨,只能买两个指头那么大一块,他也不增加伙食费,有多少就吃多少。如果当天买回来的菜比较贵,林森还会批评采购人员。

“生活上节俭、淡泊名利,林森特别关注的就是教育。”林友华教授说,林森多次提到“科学研究为建设国家二度始基”、“育才即救国之本”。随后讲了一个林森回乡的故事,在当时传为佳话。

林教授说,1927年10月林森回到凤港村,晚上乡亲们在宗祠的大厅内摆开宴席欢迎他,可这时候他却致辞“在此国难时期,我们应该卧薪尝胆,把一些糜费用于教育上最好”。随后又倡议乡亲们筹款修建福州乡村师范学校新校舍,后来这所学校演变为闽侯二中。

记者了解到,林森在72岁时凑足的50万法币,全部捐出来作为奖学金。按照当时的换算,50万法币相当于4371两黄金,并亲自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可惜,由于林森去世后,出现空前的通货膨胀,存入国家银行的50万法币化为乌有,只作为史料保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