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谈起莆田的历史名村,不少老莆田人都会提到东阳村。这个位于荔城区拱辰街道的历史名村,先后出过11名进士,更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三世五进士”的佳话,东阳村内有多处明清建筑群,1993年被莆田市列入第二批文保单位。
但这样的一个历史名村,如今面临着房屋倒塌、古迹破损等问题,有的古建筑还被当成了临时废料集散地。
古建筑仅存15处 大多年久失修
昨日,记者驱车来到东阳村,在村口看到一个“东阳明清建筑群”的文保牌匾。进到村子里,记者看到一些古建筑门口堆满了工业用的废布条,这些废布条来自附近的加工厂,一些村民将这些废布条以低价卖出。而古建筑的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牛皮癣”。
在村民刘老太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另一处老屋内。她告诉记者,这座老屋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屋顶横梁刻花精美,但因为年久失修,加上当时村民穷苦,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墙体已经坍塌,“现在的这堵墙是我们自己砌上去的”。
记者从东阳村老协会获悉,该村历史上建造过九宫十八祠,都是典型的莆田本地建筑,悬山顶配红砖红瓦,淇源书院就是其中一座。1993年,东阳明清建筑群被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原先的古建筑现仅存15处,且大多年久失修。
东阳村的先祖陈道潜是明代理学名臣,村里最后一名进士陈池养曾主持重修镇海堤,当时保护了南洋平原20多万亩良田。
邀市专家对村落进行规划保护
对于村里古建筑年久失修的情况,东阳村村委会陈主任说,去年,村民们捐款修缮现有的建筑,有的出一两千元,有的出三五百元,先后筹集到约100万元。“像通礼祠、御史第、德基祠、福海宫、临潮宫等,原来破烂不堪,都进行了修复。”陈主任说,其他建筑群的保护和规划,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
荔城区文管办相关工作人员刘先生表示,东阳村的明清建筑群已被列入保护计划,他们准备邀请市里的文管专家,对建筑群的结构、分布等进行重新审定,并筹划保护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