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智 文/图
海都讯 每年正月廿九,是莆田各地元宵的最后一晚,又称“尾晚”。今年的尾晚,就在3月19日(今晚)。昨日,为迎接“尾晚”,文献步行街中间挂起了红灯笼,每个灯笼都有自己的姓氏,成排的“百家姓”红灯笼引来市民驻足观看。
据文峰宫管委会介绍,尾晚当天除了点亮别具特色的“百姓”长灯外,另一重头戏为妈祖宫点烛山,该项民俗已传承600多年,目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姓长灯沿街挂“青龙”贯穿莆城
昨日上午9时许,文献路原文献步行街路段中间,几名老人将一个个写有不同姓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大红灯笼迎风飘动,引来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看。“透着一股喜庆儿,和古谯楼相映成趣。”一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道。
据文峰宫管委会陈鹭玲主任说,百姓长灯又称青龙灯,一般文峰宫举办重大节庆祭奠,都能看到点亮千米百姓长灯的壮观景象。目前,安放的百姓长灯仅仅是一部分,最重要的龙头灯和龙尾灯还没安放。
据了解,摆青龙灯是由莆
田古有的城市规划格局演化而来的特有风俗。“古谯楼是龙头,上下十字街是龙身,老街古牌坊是龙脊柱,文献路是龙须,文献路两侧古井是龙眼,龙尾则是南门方向的街道。”陈鹭玲称,之所以称为青龙,是因为过去街道的石板路,均是用青石铺设,所以“青龙”说法沿袭下来。
尾晚传承传统文化 吸引世界各地信众
据了解,文峰宫历史悠久,属于官拜的庙宇,元宵传统延续到现在已有600多年历史。在莆田当地,有一年之中元宵始于文峰宫,止于文峰宫的说法,因此元宵尾晚显得格外隆重。当晚,妈祖信众会把妈祖的香炉迎出来,由高举妈祖旗的仪仗队开路,带领数十支民间文艺踩街队,途经观桥、梅园路、新街口、旧车站、十字街等路段,再绕回到文峰宫一路布福。
“此前,世界各地的不少妈祖信众特地来莆田,就是为了一睹‘尾晚’元宵文峰宫烛山的壮观场面。”文峰宫管委会工作人员说,点烛山是尾晚的重头戏,蜡烛不能全点完,点到剩下两寸许时就吹灭。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户再来请回他们的“烛脚”,带回家中继续点燃,以示瑞兆临门、全年平安,这叫“请火母”。
记者了解到,尾晚当天,文峰宫还拟举行游灯、莆仙戏演出、独角戏表演、十音八乐演奏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