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王聃 湖南
背景:25日上午,民政部等单位联合发布《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报告指出,北京市区公墓消费过高,目前,北京市区的殡葬消费平均高达8万元。昨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称,所谓的北京市民“死不起”“葬不起”,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是个谬论。居民可以选择骨灰撒海、集体深葬等低费用殡葬方式。(3月26日《新京报》)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每临清明,关于殡葬费用过于昂贵的话题又开始出现。尽管媒体的调查早已经指出,殡葬业利润甚至可以达到1000%以上,在基本的殡葬费用之外,其延伸出的种种附加费用更是高得吓人,但北京市区居民达80000元,还是令人莫名惊诧,而更令人惊诧的是,民政局副局长竟然说,“死不起根本不存在”。
在他的回应中,独独没有被提到的,恰恰是职能部门应该表现出来的治理态度。观察者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晰,为什么殡葬费用每每会成为舆论的话题,不过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垄断性质。从现实来看,殡葬业市场的运行还局促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殡葬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还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当民政部门无法还原为单纯的管理者,来否定“死不起”也是顺理成章的。
讨论殡葬费,该有更多温度。什么时候,在尊严之外,死亡也可以成为一件不那么“昂贵”的事情?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自1997年发布以来,其间虽经数度修改,至今却始终不能定稿出台。耗时17年,一部修订版的《殡葬管理条例》亦难出台,这反证的是殡葬业改革的步履维艰。如何实现“有尊严入葬”?或许只有通过继续呼吁加快立法,殡葬改革才能进入“深水区”,步入市场化的轨道,彻底终结公众年复一年“死不起”的忧虑。如此,也不复有一名民政局副局长对“死不起”似是而非的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