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城事/一线通·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抢车道闯人行道 电动车乱象多
新桂山路修了5年不知何时通
漳州天一总局:见证百年侨批史
墙皮剥落裂缝指头宽 地点:鼓楼区赛月亭巷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漳州天一总局:见证百年侨批史

位于漳州角美镇的天一总局遗址,在夕阳下一片宁静
 

漳州天一总局:

见证百年侨批史

N海都记者 胡婧/文

杨清竹/图

海都讯在漳州角美镇流传村,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虽有精美的浮雕、高大的廊柱,却静静矗立在深巷处。如果没有介绍,少有人能想到,它是见证了百年前侨批事业诞生和兴旺的“天一总局”,也是“侨批档案”明年将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重要文物。

据了解,清末时期,大量闽南人往东南亚谋生发展,当他们在当地扎下根来、略有积蓄之后,便通过“水客”,向家人捎带银信,侨批业也由此应运而生。相关史料记载,1869年,

年仅17岁的郭有品在“客头”带领下,漂洋过海前往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成为一名“水客”。因其办事精细及时,取得大家信任,慢慢从一般的“水客”成为“客头”。

几年过去,郭有品在1880年(清光绪六年)在故乡流传村创办起了“天一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寄业务。“天一”二字,即“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郭有品用这二字作为信局的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而天一批郊的成立,比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成立的大清中华邮政局还早16年。

一段公开资料显示,天一

批郊开办后,每批银信均由郭有品本人亲自押运。一次押运侨汇途中,船遇台风沉没大海,全部银信顷刻付之东流。返乡后,郭有品便变卖田亩家产兑成大银,凭衣袋中仅存的收汇名单款项一一赔付,此事在南洋华侨中传为佳话。

1896年,清朝邮政局正式对外营业,天一批郊经过申请核准,登记注册为“郭有品天一信局”。之后天一邮网以闽南为据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辐射圈,基本上涵盖了我国东南沿海和整个东南亚国家,鼎盛期每年侨汇额达千万元大银。

1921年后,由于东南亚一带经济不景气,天一信局

的利润开始滑坡。之后天一总局还常遭军政勒借,直至其入不敷出,严重亏损,最终在1928年春节前的1月18日宣布歇业。

天一总局旧址历经百年虽没有了往日的繁荣,但作为历史见证,它的价值又渐渐凸显出来。侨批蕴藏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侨批中有款必有信,华侨在汇款的同时都会附有家信。批信生动记载了华侨在侨居地的生存发展状况、机遇与困境。它与其他史料相印证,成为研究华侨华人史、侨乡史、家庭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民间档案”。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