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燕燕/文 林丹/图 实习生 徐星炜
海都讯 在福州仓山区盖山镇六凤村,住着两位百岁老人,103岁的欧依莲和100岁的刘依莲。她们的姓名仅一字之差,还是一对妯娌,两人相伴70多年。年轻时,她们一起种橘子、种菜;年老了,一起坐在龙眼树下唠嗑,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六凤村,除了这对妯娌,还有不少长寿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有1800多人,其中,80岁以上的51人,90岁以上的6人,百岁以上的2人。不少村民传说,六凤村是块福地,不仅老人长寿,连种出的农作物也特别畅销。近日,记者来到盖山镇西北部,走访了这个村,走近两位百岁老人,试图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虽有五代同堂老人坚持独居
欧依莲白发苍苍。午后,她静坐在床头,看到1岁半的曾孙女蹒跚走来,她立即张开双臂,揽住小女孩,递上一颗红枣。
在小房间里,除了床,只有一张木柜、一面镜子、一口米缸,全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物件。柜上摆着两大盆香蕉、橘子,大儿子林全金说,老人的牙挺好,爱啃水果,儿孙抢着给她买。
欧依莲有6个儿子、3个女儿,五代同堂,子孙百人,大多住在六凤村。但老人喜欢独居,每天早睡早起,自己洗衣做饭;闲了,就拄着拐杖,在家门口散步,看重孙们嬉闹。
“人一定要劳动,要锻炼,这样才会长寿。”林全金已75岁,但脸色红润。他说,父亲是个渔夫,上个世纪50年代才务农,母亲跟着他,讨海下田,劳作了一辈子。虽然辛苦,但老两口身体硬朗,父亲活到94岁,老母亲年过百岁,仅有点耳背。为此,他一直教育子孙要勤快,他自己年过七旬,还常骑着自行车,到田里种菜。
和气到老百龄仍黑发
和欧依莲不同,刘依莲满头黑发。她坐在藤椅上,麻利地搓着草绳,动作不比年轻人慢。记者猜测她80岁了,不料,她活动了一下筋骨说,那是20年前的事了,今年她刚好满百岁。
老人耳聪目明,说一口地道的福州话。她告诉记者,每天,她早早地淘米下锅,为家人煮饭、洗碗,又到村里的老树下,找乡邻唠嗑,边唠边搓草绳,手和嘴都没闲着,一辈子粗茶淡饭,居然就活到了这个岁数。
欧依莲的孙子林春明说,林家有六兄弟,欧依莲的老伴林瓦弟是老大,刘依莲的老伴林来妹是老三,都活到近百岁。两兄弟成家后才分开住,相隔仅几百米,常一起耕作。虽然不富裕,但兄弟和睦,夫妻和气,妯娌也很谈得来,很少红过脸。林来妹三年前去世后,刘依莲就跟着大儿子生活。老人性情温和,总帮着做些简单的家务。
好水好生态绿色食品香
“六凤村的水最干净。”多位村民说,六凤村紧挨着乌龙江,清冽的江水是当地村民的“命脉”。村里没有污染型的企业,十多年前,大伙还在喝江水。
更让大伙得意的是,江水直接灌溉,种出的农作物好吃,也特别好卖。在村里,大片菜地绿油油的。村民们说,这片菜地叫“东林园”,大约60年前,“东林园”是一片橘子林,几乎家家户户种橘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橘子远销山东、沈阳、香港等地。
可惜,人工费不断上涨,近十多年,种橘子的人少了,村民改种蔬菜。目前,村里有两个绿色蔬菜基地,种菜百亩,长势很好,菜价比邻村贵,名气却不小,福州的连锁超市也喜欢来村里进货。
治安主任赵彦颖分析,六凤村临江,好生态是长寿的基础。村民常年劳作,老人们六七十岁还能下田,挑100多斤的东西不费力。此外,大伙吃的是地道的绿色食品,生活简单,平和又乐观,才会长寿。
感谢林先生提供线索,奖80元
人一定要劳动,要锻炼,这样才会长寿。”
每天,早早地淘米下锅,为家人煮饭、洗碗,又到村里的老树下,找乡邻唠嗑,边唠边搓草绳,手和嘴都没闲着,一辈子粗茶淡饭,居然就活到了这个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