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苏燕梅/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 虽然母亲已经离开了十多年,但福州八旬依伯李以谈的耳边,依然萦绕着母亲生前亲切的话语:“再老也是我孩子。”每当他看到16路公交车时,总会回想起九旬老母亲下车的情景。
母亲90岁时 还坐公交来看儿
李以谈今年82岁,在福州杨桥路永富楼当门卫。门卫的工作,李以谈做了21年。他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门卫的工资只是为了贴补日常生活,减轻儿女的负担。李以谈的儿女都很孝顺,大儿子买八哥,女儿买DVD,小儿子买金鱼,就是怕老人太闷了。
家里一团和气,李以谈把这归功于母亲周淑英的教育。“母亲很爱我们,我们也很孝顺母亲,儿女见了,也很孝顺我们”,就这样,孝顺的家风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李以谈的母亲周淑英95岁才去世。生前,周淑英身体健朗,90多岁还一个人坐着16路公交车,从王庄来看李以谈,拐杖也不用。至今,李以谈还记得,周淑英进入过道后,直奔餐桌,打开菜罩,看有没有菜。“如果桌上都是菜,母亲脸上就会露出笑脸,如果桌上没有菜,母亲的脸色就会变化,嘴里嘀咕,没菜吃,多买些菜。”
出门时,周淑英看到李以谈的媳妇打四色牌,会静静地站在旁边看一下,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叠钱,放在儿媳面前。
可能是周淑英来的次数多了,当年16路公交车司机见了周淑英,都会耐心地等她上下车。
百元大钞换一元硬币 送乞讨人
周淑英生前不停地叮嘱李以谈,你“再老也是我孩子”,“要与人为善,做个善良的人”。同时,她生前还担心李以谈的安危,叮嘱他“抓到了小偷,不要打,说不定小偷有什么难言之隐”。这些话,周淑英交代了无数遍,李以谈的耳朵都快磨出茧了,却刻在了心里。
周淑英心地善良,来看李以谈时,不忘到旁边的银行,把百元大钞换成一元硬币。银行的工作人员问她,为何要换零钱?周淑英说,她常看到街边有不少可怜的乞讨人员,这些零钱可以帮助他们。
如今,李以谈牢记母亲的教诲,与人为善。有一回,小偷趁住户不在家,偷了电脑逃到隔壁小区。李以谈看见了,喊醒隔壁小区的保安一起捉贼,保住了住户的财物。大半夜,小区门口食杂店的锅烧没水了,冒出了烟,李以谈发现并立即报了警。李以谈是鼓楼区凤凰池社区老人协会的委员,专门负责看望困难户。有一回,他给孤儿送年货,临走前还掏出20元给孤儿买吃的。有时,他提着重重的牛奶,跑了几家医院,只为给社区住院的街坊送去温暖。李以谈的媳妇会织毛衣,秋冬季都先帮邻居免费织毛衣,春季才开始打李以谈的毛裤。
过年时,邻居们常送李以谈鸭子、鱼、油、干货,李以谈收了,不忘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