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高敏/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 坐花轿、踢轿门、请喜娘、拜天地,昨天一早,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一处老宅内,一场传统中式婚礼吸引了众人围观。婚礼上充满着异域面孔,坐在花轿上的新娘张小禾是《闽都别记》编撰者董执谊的第五代外孙女,有着四分之一的印尼血统;头戴官帽的新郎是澳大利亚人梅迪。新人的父母、亲人、朋友,从世界各地来了一百多人,纷纷为他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新郎是中国通 上过春晚讲相声
别看新郎梅迪长着一张洋面孔,可他会讲一口流利的中文。2011年,他曾与老外大山一起亮相央视春晚,用中文表演了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
梅迪今年27岁,早在15岁时就来中国做交换生了。2008年,梅迪在北京大学进修中文和法律,业余时间为澳大利亚电视七台的奥运会转播工作服务。“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对一位华裔女孩一见钟情,好像认识了她很久很久。”梅迪说,那位女孩就是张小禾,自己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律系的学姐。小禾在清华大学进修,同样在电视台兼职。恋情很快在办公室萌芽。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小禾毕业后选择成为北京的一名律师,梅迪继续到北大进修中文。
经过7年的爱情长跑,这对恋人终于修成正果,他们决定回小禾的家乡福州办一场婚礼,要传统中式的,就在小禾出生的董执谊故居。小禾说,2011年,梅迪结束央视春晚的表演后,曾跟她回福州探亲。他们对董家老宅念念不忘,老屋、旧人、这里曾经的故事,让他们有血液温热的感觉。昨天的婚礼,梅迪把他的父母、妹妹一起从澳大利亚带来,“虽然我到过中国11次,可他们还是第一次,感觉非常美好。”
新娘年幼移民 回家乡办婚礼
昨天一早,梅迪穿上红马褂、戴上官帽,把凤冠霞帔、美美的小禾迎上花轿。轿子从巷子头抬到巷子尾,回到董家老宅,踢轿门、请喜娘,亲朋、游人们跟着用福州话喊着“好啊!好啊”!
在灯笼、红布簇拥的老宅里,这对新人拜天地赐给这份缘;拜祖先庇佑平安祥和;拜父母给予生命和幸福。30年前,董家老家也有一场类似的婚礼。那时小禾的妈妈董珍嫁给了一位混血儿、印尼归侨张学丰。老宅迎进了洋面孔。家人们都没想到,这位中印混血的女婿后来把家里最乖巧的小女儿董珍带去了澳大利亚。
董家老宅里曾有一间福州地标性的书屋味芸庐,虽然后来书屋没了,但家藏的书籍还是开启了孩子们的视野。张小禾很小就能讲英文,5岁移民澳大利亚后,很快就适应了国外生活。但董珍还有一份担心。“看到小禾在一群外国小孩里游刃有余,我担心她会忘了中文、忘了故乡。”
为了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董珍和老公在悉尼创办了一所华文学校。在这样的环境里,小禾很自然地亲近中文以及祖国的一切。梅迪的出现,让小禾一家惊喜万分。“他有一颗中国心。他很高兴自己有了一位中国爸爸。”张爸爸对自己的洋女婿百分百满意。从15岁到27岁,12年梅迪来过中国11次,比小禾一家三口加起来的次数还多。他爱吃中国食物,尤其是小禾妈妈做的饺子、腊八粥。他不仅会说流利的中国话,还会打快板、念古诗。
昨天,亲朋围满了200多年的董家老宅,有的从外省赶来,有的从外国回来。他们为新人送上最好的祝福。婚礼结束后,老宅归于平静。宾客们各奔东西,互道一声珍重,待下次有喜,家人再聚。
感谢一先生提供线索,奖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