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石磊磊
背景:本报报道了《私家车涌入省体与跑步者抢道》一事后,次日,省体相关负责人就致电海都报记者称,将采取“严控车辆入场、增加保安和巡逻车”等措施,来缓解省体停车难、与跑步者抢道的问题。(详见本报昨日A03版,今日A40版)
头一天发现问题,第二天就能拿出具体解决的方案,且不说效果如何,这一次,应该为福建省奥体中心的效率点赞。今年10月,福州是首届青运会的主会场,省体效率足可以成为青运效率的一个标杆。
省体的管理团队中,大多数是竞技体育出身,他们中有世界冠军,也有培养出冠军的管理者,前几年,体育圈人士会把竞技体育放在首位,如何取得好成绩,拿到金牌是他们最关注的。去年10月,当《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体育人的思维也正在转型,“唯金牌论”的思想正在渐渐淡去。我们相信,如果他们能将抢金牌的劲头,转而投入到抓好全民健身,服务大众体育上,比如做好“停车管理”这样的服务细节上,也足以为体育事业贡献余力,为民众营造一个锻炼身体的愉悦环境。
当然,体育部门及其相关单位并不具备执法权。在省体人车争道时,他们拿出的是管理办法,不是法律法规,执行起来只能靠耐心,或者说是软磨硬泡。人车争道的矛盾主体是私家车主和健身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法》解决不了的事情,还要靠社会公德去解决。对大多数人来说,省体是个健身场所,目的是能让人身心愉悦,而不是让自己提心吊胆,陷入危境。车主该多承载一份警醒,一份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