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本周还是世界疫苗周。据介绍,戊肝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等7种疫苗已纳入我省城镇职工医保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林竹
今年4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据报道,全球每年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至少250万儿童免于死亡,同时,预防接种的人群也在不断延伸,包括青少年和成人。每年4月最后一周(24日—30日)也是世界免疫周,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世界免疫周的主题是弥合免疫差距,其目的为促进疫苗使用,使所有年龄组人群得到保护,防患疾病。
目前,戊肝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等7种疫苗已纳入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范围。
戊型肝炎接种长期被忽视
据省疾控中心有关专家介绍,自2009年世卫组织在《全球疫苗和免疫现状》中提到“免疫接种的效益也日益扩展至青少年和成人”以来,相应的成人预防接种工作已卓有成效。尤其在一些危害已被大众广泛认知的疾病上,更是凸显了疫苗接种的效益,如流感、肺炎、乙肝和宫颈癌等。但仍有部分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的疾病被忽视,如每年1月—4月均高发的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同甲肝、乙肝等同属我国乙类传染病,由于戊肝病毒发现较晚、戊肝检测试剂使用的局限以及诊断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导致戊肝长期被严重忽视或不为人所知。
有基础肝病要接种疫苗
戊型病毒性肝炎除与甲肝一样具有粪—口途径传播外,另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接触传播。据国家卫计委疫情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戊肝发病人数已超越甲肝,死亡人数也远超甲肝,病死率为1%~5%,居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首位。预防戊肝,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和戊肝患者接触;而预防接种是公认的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
专家建议,有基础肝病者(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慢乙肝患者)、育龄期妇女、学生、老年人、食品从业人员及海产品养殖人员等重点高风险人群,应及时到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疾控中心门诊部等接种戊肝疫苗。
成年人抵抗力较强也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近年来我国虽然脱去了乙肝大国的帽子,但乙肝病毒感染者仍然高达9300万左右。固然近年来一直都有大力宣传乙肝知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包括不少乙肝患者对乙肝不了解。省疾控部门的专家总结了几条常见的乙肝认识误区,并作出了解答。
乙肝患者与别人接触会传染吗?
乙肝患者日常生活中与别人握手、办公等普通接触是不会造成传染的。但是,乙肝患者的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生活用品不能与他人共用,否则可能导致传播。肝功能长期正常的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完全可以跟别人一起上学、工作、生活,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会造成传染。
成年人抵抗力强,就不用接种乙肝疫苗了?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凡是处于乙肝病毒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性伴侣和配偶等。
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是一种浓缩的预防乙肝病毒入侵复制的被动免疫制剂。让人体被动地接受这种高效价的外源性抗体,可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保护免疫力,能短期内迅速起效,中和并清除血清中游离的乙肝病毒,避免乙肝病毒定位感染。有几种情况需要注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要求在出生24小时之内(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注射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意外事故被乙肝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者需接种;器官移植、吸毒、性乱及应有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建议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