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0版:教育/留学党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世界这么大 让孩子去看看
亲子有效沟通,陪孩子度过“反抗期”
本周末,省少图4场公益活动走起
两岁孩子玩具被抢妈妈该怎么办?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岁孩子玩具被抢妈妈该怎么办?

 

N云上

记得子曰大概半岁的时候,我去听过一个早教讲座。内容是什么,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个印象十分深刻的问题和答案。当时老师问:“一个两岁的孩子,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了,妈妈要做什么?”答案是:“妈妈要帮他抢回来。”当时我对这个答案还是很震惊的,毕竟,这似乎违背国人谦和的精神。这个老师解释说,分享一定是要先建立在“拥有不会失去”的基础上。想一想,颇有道理。彼时,我还是个大学老师,根本没想到不到一年后,我会因为无法承受孩子接受传统教育可能带来的后果,而走上新教育的道路,并开始研究儿童心理学。

在子曰后来的成长中,我一直记得这个问题,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践行了这个理念。在她三岁以前,我基本不要求她分享,最多只是建议,如果她不愿意,也从来不勉强。

事实上,2—3岁恰恰是一个物权的敏感期,就是我们会发现,孩子在这一段时间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特别明确并且特别在意。这一段时间,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这是我的”。是的,其实他们就是处在一个“什么都是我的”的敏感期。如果这时候有人拿走了他的东西,那么孩子往往会变成一只愤怒的小野兽。这个敏感期一般需要3—4个月,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会有些差异。但一般情况下,在物权敏感期的孩子,如果能够通过对物品拥有的确认来明白他和物之间的自然关系,也就是说,他能够确认“属于我的东西我是可以自己支配的”这个概念,那么长大以后,他更可能自然地进入“分享”环节。

反之,在这个阶段反复被要求“分享”的孩子,在将来长大的过程中,对于“物权”的意识一直会不太清晰,他们要么表现为不愿意分享;要么表现为非常愿意分享,但也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因为他不太理解,为什么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只要想想,“既然我的东西可以随便给别人,为什么别人的东西我不能随便拿呢?”我们大概就能理解他的做法。

所以,分享的意愿,是先建立在“我确认我的东西属于我,我可以拥有支配权”的基础上。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