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海都讯 福州仓山区的马厂街,曾是众多名人青睐的一条小巷子。才女林徽因携夫君梁思成回乡度蜜月,曾住在街内的可园;忠庐就更不简单,孙中山秘书黄展云及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英文秘书吴淑贞,都分别在此居住过。
短短450米的马厂街两侧,至今尚存的还有建园、可园、以园、梦园、拓庐、爱庐、忠庐、硕庐、亦园、鼎庐以及康山里等。建筑专家认为,马厂街是福州近代建筑业和房产业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建筑从平面功能到外部造型都呈现比较一致的特征,至今保存较好实属难得。
记者昨日从仓山区市政景观提升指挥部了解到,马厂街改造已经基本结束,主要针对街巷排水系统、危墙和路面进行改造维修,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新墙替“危墙” 老宅人心欢喜
马厂街宽不足3米,街巷幽静,民风纯朴。两侧院落以围墙为界,独立成院,院内绿树成荫,形成了一个独有的古香古色的庭院式小区。
“马厂”的由来,是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现在上藤路、对湖路附近设营房、马房、马厂,地名由此沿用下来。
从麦园路拐入马厂街内,工人们正在检查新铺的地面,哪些地方平整度不够,都要再翻工。居民郑依姆说,现在马厂街更漂亮了,围墙这次重修得好。之前早变“危墙”了,倾斜得厉害,不知什么时候会塌下来。
11号忠庐的门前,是街上规模最大的一栋私家庭院,门旁的介绍牌上写着,这里曾有黄展云、吴淑贞等名人居住过。记者驻足时,刚好遇到房子主人、67岁的应荣荣先生晨练回来。
“这次围墙改造可解决了我的心头之患。”应先生说,忠庐原来的围墙在师大附中内,比较矮。十多年前,从墙缝内长出来一棵橡皮树,把围墙撑破了一条很大的裂缝。
他说,每次刮台风都觉得不安全,前几年附近有段围墙倒下,还好没砸到人。这次景观改造,有人入户咨询,他提出要求后,全都帮他整好了,颜色、风格和老宅子也很搭。
“原来的墙并不是和老院子一起建的,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也有十多年前重修的,倾斜破损得厉害。”马厂社区主任林靖说,这些砖墙日益破损,前几年社区开始刷白色涂料改善外观,但没有彻底解决安全问题。这次入户调查时,居民都希望能解决危墙隐患,并改造凹凸不平的路面。
名流会聚 每个院子都有故事
应老先生邀请记者进入忠庐参观。在紧靠围墙的位置,他种满了罗汉竹等植物,竹子高出围墙,绿绿的,一片清爽。后院还有三株老芒果树都开花了,应先生说,这是母亲许引祺小时候种下的,现在也有百岁年纪。
建造忠庐的是应先生外公许世光,许引祺在其10子女中的排行老四。房子前方右下角基石上的字样显示,这栋房子奠基于1932年。
应先生说,福州解放时,外公把家里第一层全部打开,让解放军战士居住。几年前,还有当时到忠庐住过的解放军战士故地重游,向他询问外公的消息。
“光我家的故事就可以写一本书了。”应先生说,这条街上的每一个院子里都有很多故事。
林靖主任也对这些老院子的历史如数家珍。她介绍,梦园主人是叶见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距离梦园不远的以园,是叶见元弟弟的宅子。与以园紧邻的叫可园,一代才女林徽曾在这里住过一个月。可园还走出过作家徐君藩、梵语专家罗世方等文化名人。
记者留意到,这一次景观整治,只是对围墙和路面以及地下管网进行整修,道路两侧的老宅子及院落都保留原样。
仓山区景观提升改造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马厂街的建筑,在烟台山保护规划中划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群。这次景观整治,区政府很重视,庭园的原貌都没涉及,主要解决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据介绍,马厂街、康山里地势较低,下大雨排水不畅积水严重,造成围墙基础被水浸泡,进而开裂、倾斜。本次项目涉及的地下管网、路面、围墙等项目均已改造完成。
□市民声音
尽快启动老庭院修缮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市民表达了自己对马厂街改造的看法。
“这么多漂亮的庭园,围墙如果改造成通透或半通透的铁栅栏,一边走一边欣赏老房子就更好了。”摄影爱好者周先生说,以前石厝教堂就是铁栏杆大门,能看到教堂的全貌,后来换成不透光的,很多摄影爱好者都有些遗憾。
仓山老居民洪先生说,原来的私家园林使用了大几十年,很多都破损厉害。还有些当作公房分给很多居民居住,保护也差,希望政府能尽快启动附近老宅的修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