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公共停车位私装地锁引纠纷
两岸吴氏同胞共祭入闽始祖
莆仙戏名角教你咋演戏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岸吴氏同胞共祭入闽始祖
寺内建祠,莆田仅有三十处,黄石重兴寺保存最完整最好
吴祭祠中供奉的吴祭像▲
▲重兴寺中构件具有宋明清三代的风格
 

N海都记者 李伟强 文/图

海都讯 4月21日是农历三月初三,为吴氏入闽始祖吴祭的诞辰,当天海峡两岸近千名吴氏后裔自发前往吴祭祠、吴祭墓祭祖。吴祭是吴氏入闽始祖,在台湾被称为“阿里山之神”的吴凤也是其后裔;吴祭祠、吴祭墓被列为省级文物,其中,吴祭祠堂为涉台文物。

记者昨从吴祭文物保护中心了解到,该中心正发动吴氏后裔捐资等,后期将对吴祭祠进行修缮。

寺内建祠唐代特有

昨日,记者来到黄石镇重兴街,重兴寺、吴祭墓、吴祭祠均位于闹市边。据了解,吴祭,字孝先,系中华吴氏始祖泰伯第67世孙,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于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15岁入国学,后举乡魁,登进士第,累官浙江主事、工部屯田员外部、平章政事兼观察使。因战乱入闽,辗转建瓯、福州、莆田等地,最后定居黄石,吴祭为吴氏入闽始祖。

吴公祠与重兴寺都是唐代建筑,祠堂位于重兴寺内东,经过重兴寺才能进入吴公祠内。只见大门祠额上写着“唐工部员外郎吴公祠”九个字,据说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手迹。吴瑞堂说,在唐朝有个特别的规定,若建寺庙者,可在寺庙内建祠,在寺附近建墓,墓称为功德墓,寺就叫做功德寺。

据了解,莆仙范围内约有30处“寺内建祠”,但重兴寺是保存最为完整、保存最好的文物,对研究唐代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唐宋明清风格并存

吴祭墓位于重兴寺前方,坐东朝西,墓前方仍保留有“半月池”。吴祭文物保护中心秘书长吴瑞堂告诉记者,“半月池”是达官的象征,自唐至今,“半月池”的水都不曾断过。据介绍,重兴寺、吴祭祠、吴祭墓都建于唐代,从唐代至清代,都是由吴祭后裔供养僧侣,并由僧人负责看管,这才使得墓祠得到较好的保护。其间,经历过多次重修,因此现今还有宋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

吴瑞堂介绍,如今吴祭后裔遍布世界各地,仅台湾就有60余万人。因此,吴祭墓、祠也是莆田重要的涉台文物之一。吴氏祖先到黄石后重视儒教,在当地办学,名人辈出,古有唐代义勇侯吴兴、宋代状元吴叔告、明代国师吴大田、清代名将吴英、“阿里山之神”吴凤,近代有抗日烈士吴万桥、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吴作栋等。

吴瑞堂说,由于历史原因,吴祭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被填埋为操场,吴公祠和重兴寺也被改为学校。1993年,吴祭海外后裔首先发起修复保护吴祭墓祠,吴祭裔孙、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之母吴柯桂华、胞叔吴佳钦也慷慨捐资。如今,吴祭祠再现老旧需要修缮。目前,吴祭文物保护中心已发动吴氏后裔捐资、出力,争取尽快对吴祭进行修缮。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