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海都讯 1840年之后,使馆、洋行大批进驻福州仓山,让这一带繁华起来,一批实业家和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在这里开创了自己的民族实业。
当时,最繁华的两条街要算塔亭路和上藤路,如今那些老建筑还在。在这次烟台山整治过程中,市二医院、塔亭片区的文物和历史建筑共计26处,均予以保留修缮。现代商业手段的加入,将让这些老街的繁华重现。
昔日塔亭路两侧满店铺
从麦园路一直向东走,就是塔亭路了,提起塔亭路的由来,《藤山志》载:“塔亭,在延寿塔旁,为远行者休憩之所”,延寿塔相传为唐末孝女陈三娘所造,后被毁。
路北侧是一处住宅区,透过铁栏杆可以看到小区内保留的汇丰银行旧址;路南侧是一片红砖、青砖交杂的建筑。中央银行福州分行、明道堂、沈绍安“兰记”脱胎漆器店、棺材店等文物及历史建筑依次坐落,建筑上醒目地挂着“保留”的牌子。
路口的一栋红砖建筑很显眼,这曾是仓山警察分局旧址,带有朴素英式风格的三层砖木结构,转角的雨篷很有特点。“它原本是一家商行,在福州二次沦陷光复后,仓山警察局迁到此处。”仓山区文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整条街原来几乎都是饭店、银行及各种商铺。
在中央银行福州分行旧址的顶层有一座木结构的二层瞭望塔。原住户陈先生回忆,当时有消防兵在塔内的一层居住,二层执勤,负责监视附近区域的火情。
现在保护工程已经启动,原先住在老屋内的公房住户大都搬迁,建筑已经纳入修缮计划。
如今上藤路南洋风依旧
塔亭路走到头,就是上藤路,它也是仓山历史上重要的商业街。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走在街上的很多是银行家、社会名流。如今再次走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老福州生活。沿街保留着大量青砖建筑,是福州现存的仅有的原版南洋民国风。
正对着福州市二医院的后门,这里保留着一栋中西风格的建筑,它是市二医院前身塔亭医院旧门诊大楼,它是教会中国式与民族式风格演变的典型范例。上藤路69号,是原来的台湾银行,三层的砖木结构夹杂着英式和哥特式的南洋建筑。
上藤路126号的门前挂着李守泰痔疮专科诊所的牌子,68岁的李传雄是房屋的主人。李守泰是他的父亲,是福州知名的痔疮科医师,手艺一直传到儿子这一代。进入诊所,墙上挂着李医生夫妻的照片,还有不少当时的医疗图册。“哥哥仍在香港等地行医。”李传雄说,当时街上还集中了一批诊所和药店,有长生裕、大安、华安等商号。
【专家建议】手工体验区最适合这里
据悉,在这次烟台山整治过程中,市二医院、塔亭片区的文物和历史建筑共计26处,均予以保留修缮。
“烟台山保护规划现在已经出炉,但是针对这一片区更细的规划还没有开始制定。”烟台山风貌区办公室许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征求各方意见。从前期调查来看,整个烟台山分区清晰,居住、使馆、商业各成一片。
华东理工大学讲师林轶南博士介绍,塔亭路、上藤路是仓山历史上重要的商业街,两侧多为与早期南后街、中亭街类似的“下店上居”的建筑。尤其是上藤路,外观充满浓厚的南洋风,其间装饰着巴洛克、英式、哥特式等多种元素,可谓异彩纷呈。
这一片区未来要变成什么模样?
福建工程学院严世宏副教授曾作为交换学者前往台湾大学交流学习,他认为台湾老城区内的骑楼建筑街区——剥皮寮模式可以借鉴。这里是台北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骑楼建筑密集。原来也有米店、旅舍、茶室等老店,前几年已经破败不堪,与仓山塔亭路、上藤路情况很相似。
“迁出一部分居民之后,当地把这里修缮好,作为‘乡土教育中心’对外开放。”严老师介绍,里面的药铺、医馆、商铺、学校等按照原有的模样进行布置,老店故事都在醒目位置进行介绍。几十年前学生的课本、教室也布置其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游客不仅可以看,还能动手。”他说,体验馆内将骑楼建筑最典型的花纹做成印章、印模,可让游客动手印在本子上。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用木块按比例做成缩小版,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动手拼成整栋房子。
严老师建议,在这一区域规划建设实施之前,塔亭路、上藤路的老店故事要做调查整理,今后在复兴老街中,将有更多特别的内容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