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对于许多人来说,祠堂不仅是栋房子,更是一个载体,记录了一个家族或一方乡土的历史。他们在这里得到的,是润泽滋养人生最富养分的精神食粮。
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还保留着不少祠堂,像帝师陈宝琛家族的螺江陈氏宗祠,纪念抗倭名将张经的祠堂,人才辈出的城门梁氏宗祠。今起,记者将走进一座座散落在城市中的祠堂,寻找我们共同的根脉,重温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洪塘路老祠堂 缅怀抗倭名将
N海都记者 李帅/文 孔瑜/图
海都讯“皇帝三道圣旨,不如张督一支令。”在福州仓山区洪塘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讲的是张督在军中威望极高,胜过了皇帝。这里说的“张督”就是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他曾经被皇帝任命为“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可老人们走过洪塘路上的张经祠堂时都会说,这位大忠臣死得真是比岳飞还要冤啊。
张经威严老百姓口口相传
近日,记者来到洪塘路,如果不是门口的石碑提醒,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张经祠堂。这栋老木宅,现在是老人之家,房顶的木构件依稀可见明代的建筑风格。
“我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小时候就听长辈的人讲张经的故事。”祠堂附近的老式理发店里,今年66岁的理发师傅郭金浩告诉记者,附近老人爱来他的老店聊天,大家时不时会讲到张经。
一位老人说,“皇帝三道圣旨,不如张督一支令”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一个版本,还有另一个版本,是说“皇帝三道圣旨,不如张督一个兵”。这个兵不是普通的兵,而是传令兵,就是说张经治军严明,军令如山,一个传令兵就能调动三军。可无论是一支令,还是一个兵,力度超过了皇帝三道圣旨,似乎都为张经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临敌抗旨 歼灭倭寇被冤杀
相传,在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大肆烧杀掠夺。有两万多倭寇聚集在长江口一带,可张经不愿贸然进兵。他一边练兵,一边等待粮草到来,只有兵精粮足,才可以一举全歼倭寇。这时,远在北京的嘉靖皇帝下圣旨催促张经出战。
面对皇帝来自千里之外的“瞎指挥”,张经面临两难选择:真打了,败了也是奉旨行事,自己没责任;相反,违反圣旨,自己的乌纱帽可能不保。权衡利弊后,张经还是按兵不动。
谁知,却有奸臣借机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张经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此时,张经大军的粮草运到,士兵们也休整好了,张经一声令下,向倭寇展开猛攻,将倭寇包围在王江泾,杀死倭寇一千九百多人,烧死、淹死的倭寇更是不计其数,历史上称为“王江泾大捷”,是明代抗倭战争的第一大捷。
可张经等来的不是嘉奖令,而是将他押送北京的圣旨,原因是他抗旨。虽然张经努力解释,可皇帝听信了奸臣的谗言,根本不听解释,杀了张经。
后来,皇帝死了,新皇帝上台,为张经平反,福州百姓为了纪念张经抗倭的功绩,建起了张经祠堂。洪塘路的几位老人告诉记者,提到抗击倭寇,可不要只说戚继光,福州人张经也要仔细说一说。
感谢潘先生提供线索,奖励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