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
核心提示 如果将经济比作城市的血肉,那么,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鲜明的个性和表现符号,以及因之而散发出来的浑然气象和精神特质。
莆田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称,拥有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莆田港城正崛起,城市发展建设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难免有所冲突。对此,莆田做出了城市开发为文物保护让路的优良榜样,而海都报也在其中发挥了推动作用。除了倡导实体建筑保护,海都报还对莆田传统过节习俗、莆田方言等“隐形文物”进行记录报道,为这座城市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持续关注 名侨宅被原址保护
“感谢海都报在保护侨宅中所作出的努力,让马兰顺侨宅得以原址保护。”时隔两个月,近日海都记者回访位于涵江下洋片区的马兰顺侨宅,虽然现在的马兰顺侨宅与海都记者首次看到的情况相比没有变化,但附近的居民仍对海都报心存感谢,因为在海都报的关注下,马兰顺侨宅从面临被拆转变到原址保护。
20世纪30年代,涵江华侨林天顺在印尼发达后,出巨资在如今的下洋片区兴建具有涵江特色的侨宅,后人将侨宅命名为马兰顺侨宅。该侨宅是我省近现代优秀建筑之一,承载着众多莆田人的乡愁记忆。
可是,2013年年底,民间传出因片区开发改造需要,马兰顺侨宅将被拆除。当年,海都报莆田新闻版就此事进行报道。随后,莆田新闻版持续关注马兰顺,并通过报纸征集多方意见建议。该报道得到莆田有关部门的重视,2014年,莆田市政协提交《关于涵江区马兰顺侨宅保护的建议》专报件,很快,该专报件得到莆田市长翁玉耀批示。随后,涵江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设规划,将马兰顺侨宅原址保护下来,并将围绕马兰顺修建文化休闲广场,向市民开放。此举得到省委有关领导的肯定,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借鉴推广。
如今,马兰顺侨宅不仅不拆了,还将结合片区改造实际情况,建成一个以马兰顺侨宅为中心的文化广场。
目光聚焦更为广泛的“文保”
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宁海初日”所在的宁海桥,已有近700年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就“扛着”一座作为交通要道的水泥桥。为缓解宁海古桥的交通压力,自2012年9月18日开始,在古桥下游120米处,新桥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桥建成后,古桥能否甩掉多年的“包袱”,重现“宁海初日”盛景?这一问题,成为海都记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早在2012年,海都报莆田版就曾对此现象多次予以报道。今年3月10日起,海都记者多次前往宁海桥,关注新桥施工进展及旧桥保护情况,并请相关文物、桥梁专家对宁海桥的将来“把脉”。连续多篇报道见报后,读者反响强烈,纷纷表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竭尽全力,拆掉旧桥,重现宁海桥的原貌。
百年教堂改造区内保留
“是海都报的报道,让天主教堂不仅仅是原地保留,更在后期得到不断的修缮。”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涵江区涵东街道塘北改造区,改造区四周新楼盘拔地而起,沥青马路也已贯通使用,百年圣母玫瑰天主堂屹立其中,成为一道醒目的风景线。
涵江圣母玫瑰天主堂建于清道光年间,2012年塘北片区启动拆迁改造时,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部门起先就在规划中把教堂列为保护对象。海都记者经过实地走访并对此事进行报道,提出了教堂存在的受损情况。
部门在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会根据教堂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保护修缮措施。海都报报道的涵江天主教堂成功保护案例,已经成为了各地发展的借鉴。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教堂部分墙壁开裂漏雨的情况,部门已经制定了具体的修缮方案,并准备启动后期的修复工作。
记录民俗方言 保护即将消失文化
民俗和方言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记载着城市的集体文化性格。作为一座城市独有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岁月长河中渐渐消逝的民俗和方言,让不少市民担忧不已。为了助推文化传承,海都报推出了元宵特别策划以及《听乡音·识莆田》栏目,用镜头和语言挖掘记录民俗起源和方言历史,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印记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涵江区镇前村坐刀轿打铁球、萩芦镇千年圈灯习俗,莆田方言有七音可发、方言谚语反映莆田人自然观……关于民俗和方言的多篇报道,得到了许多读者的长期关注。
在方言栏目中,海都报从莆仙方言谚语、语法、发音等方面进行了报道,更请来文史专家做出专业解析,让读者发现了家乡语言的独特魅力。因为海都报的报道,部分原本已经不太熟练使用方言的市民,重新对方言产生了热情与兴趣,更与本报方言栏目做出了不少互动提问。
□相关新闻报道
2014年11月26日P08版《淡淡“古早味”浓浓莆仙情》开始了“寻找老街区的历史印记”文化系列报道。海都记者走街串巷,在坊间和历史资料中,寻找老街区的故事,重拾那些难忘的乡愁。
2014年11月27日P02版《“国保”镇海堤拟申省级水利风景区》。镇海堤是福建省最长的古代海堤,曾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出现裂缝等问题。为此,海都报莆田新闻版对镇海堤进行跟踪报道,从裂缝产生、裂缝处理到申报省级水利风景区,海都报不曾间歇,后续我们还将关注镇海堤的旅游开发。
2015年3月17日P08版《赞句高手在民间方言快板源于唐》开篇,对莆仙方言进行报道,开设《听乡音·识莆田》栏目,解析莆仙方言的前世今生,通过语言,讲述莆仙大地的风土人情。